第RB02版: 日报02版
          

5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去年,来鹤旅游人数突破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7亿元,很多商家感慨———旅游业发展让我们赚钱的机会更多了


我市建设的淇河生态区将在9月30日开门迎客。
本报记者 李国庆 摄


□本报记者 渠稳

 见习记者 牛蕾

  “这几年,鹤壁的旅游环境面貌变化真大,淇河畔‘9+1’工程现代气息浓郁。淇河作为豫北地区水质最优的一条河流,也为鹤壁旅游品质提升增色不少。”9月16日,携父母来我市游玩的安阳游客张新庆先生拿着相机在淇河音乐喷泉附近拍个不停。每年假期,张新庆都会领着家人到我市旅游,在他看来,鹤壁已经成为他心目中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之一。

5年来,我市景区发展到了11个,其中A级景区8个。随着我市吃住行游购娱”各项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并依托鹤壁民俗文化节、樱花节、食品博览会等各种节会,到我市旅游人数逐年攀升。从2009年的684.7万人次上升到2015年的1600.4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09年的20.64亿元激增至2015年的67.03亿元。休闲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两大新兴服务业之一。

对我市旅游业发展体会最深的当属我市各大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今年第二届樱花节期间,我市日最高游客接待量达到了1.2万人次,游客不光有省内的,还有来自北京、天津、东北三省等10多个省市的,这放在5年前是难以想象的。樱花节开幕当天,大伾山、云梦山等景区人流如潮,也带动了周边餐饮、娱乐市场的繁荣。”鹤旅国际旅行社工作人员刘艳对记者说。

对酒店来说,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也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樱花文化节期间我们酒店客房爆满,餐饮部效益比平时好两三倍。”9月21日,中凯铂爵酒店住房部李经理告诉记者,我市已连续两年举办樱花文化节,活动水平的逐渐提升,成熟的运营模式使更多的游客驻足我市,随着我市“中国最美樱花大道”这张城市名片的打响,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鹤壁这座美丽的城市。

“有很多人都知道鹤壁的樱花,淇河是《诗经》的发源地,还有北方最早的大佛、中国最早的古军校……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优势,为我市旅游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也让三产服务行业获得更多商机。”市民张永健说,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他在我市某景区开设了一家便利店,专门销售无核枣、淇河鲫鱼、缠丝鸭蛋等鹤壁旅游产品,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