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高水平“三城”的生动实践
2016-09-26 02:24:09
□本报记者 李霄楠
陈静 张心致
“淇水,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我国历史上著名爱国女诗人、春秋时期的许穆夫人创作的诗歌,展现了淇河沿岸的秀美风光和人民的细腻情怀。数千年后,古老的淇水之滨,一座现代化的新城鹤壁,在建设更高水平生态活力幸福之城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市八次党代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提升求进、创新发展、示范引领、厚植优势、勇争一流的工作导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亮点纷呈,开创了“三城”建设新局面。
五年来,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0.8%,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9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9万元,是2010年的1.8倍;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先后获得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名片”,38张“金字招牌”提升发展竞争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淇河水质等主要生态环保指标保持全省领先;公众法制环境满意度连续3年全省第一,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生态文明之城
不断涌现新亮点
“现在鹤壁环境好着呢,我们没事就到公园转转、河边走走,心情好,身体更好!”9月23日,家住淇滨区九州路街道办事处福田社区的高大爷高兴地说。这几天,高大爷的一位老战友从外地赶来看望他,他带着战友四处转了转。宽阔整洁的街道、随处可见的游园、宜居的生活环境让战友赞叹不已,而看到即将开园的淇河生态区时,高大爷的战友连用两个“没想到”来表达自己的感慨:“鹤壁原来是煤城,没想到现在生态环境这么好,没想到这里的河水这么清,真让人有种到了江南水乡的感觉。”
这两个“没想到”充分印证了鹤壁的发展变化。市委书记范修芳指出,生态是鹤壁最大的优势,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生态文明作为城市第一定位,持续做好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3篇文章,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事实也正是如此。近年来,我市把生态文明作为城市第一定位,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强力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城联创”,大力开展淇河、汤河、卫河整治提升,持续开展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全面打响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的环境保护攻坚战,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淇河水质等主要生态环保指标保持全省领先。
天更蓝了——
我市高度重视空气质量保持,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今年,更是将大气污染防治列入全市三大攻坚战之一,统筹部署,全力推进,合力攻坚,PM10、PM2.5等指数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截至9月11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1天,优良率为63.0%,居全省第三位。
地更绿了——
2012年至2016年,我市投入园林绿化专项资金近8亿元,相继建设了桃园公园、淇水诗苑、淇水乐园、淇澳翠境园、淇水樱华园、淇河生态区、朝歌文化公园等大型公园7处,建设公园、游园34处。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269公顷,绿化覆盖率39.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64平方米,远超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平方米的指标。
水更清了——
我市把生态环境建设、河道污染防治工作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围绕淇河生态保护提升及汤河卫河环境整治做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淇河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类以上标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在全省省辖市城市河流水质排名中多次位列第一。汤河、卫河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水质明显改善。
如今的鹤壁,已基本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道路林荫化、绿地功能化的绿化格局。漫步街头,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花园,花团锦簇,移步易景,使人目不暇接。
卫地多君子,鹤城聚贤人。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市不仅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人与自然相处更加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日益提升,软实力更加突出。
近年来,鹤壁人民开拓进取、勇争一流,树立了吃苦耐劳、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形成了不断壮大的“好人”群体。张慧、李应喜、彭兵先、马朝立、张珂、邢二朋……一个个名字耳熟能详,一个个事迹充满正能量,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岗敬业、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各类先进模范人物有1.9万余人,其中道德模范和“鹤壁好人”800余人。
如今的鹤壁,城美、人更美,良好的社会文明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起强有力的支撑。
活力特色之城
不断展现发展新实力
市委书记范修芳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指出,活力特色之城,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运转高效有序,体制机制健全完善,载体平台共享便捷,各类要素加速汇聚,创业创新成为潮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城市品牌独具魅力、更具特色。
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当前,我市正在以创新引领产业链、价值链、要素禀赋、载体和服务功能升级,培育链条健全、规模合理、协作高效的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这个“观天巨眼”超过三分之一的反射面板来自位于鹤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能达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这不是该公司第一次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发生产。这家以生产通信设备为主业的公司,有着雄厚的研发能力,去年一年就生产了301辆通信车和5000多套通信设备及整机配套产品,主要用于国家一些重点项目建设之中。
我市的产业实力不只于此。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PLC型光分路器芯片,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而且凭借优良的性能和品质,已经占居5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鹤壁华石联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焦油加氢项目,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悬浮床加氢工艺,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跻身重油加工技术世界领先行列。
福特、克莱斯勒、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等知名品牌的汽车上或有鹤壁天海的线束,或有鹤壁航盛影音娱乐系统,并且鹤壁航盛正在建设的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项目,投产后将填补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系统产业空白。
刚刚上市的iPhone7手机里的内构件,来自富士康鹤壁科技园;
鹤壁富迈特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镁合金棒材,借助全球最大超级跑车轮毂制造企业台湾巧新公司,用在了法拉利、宾利等顶级品牌汽车之上;
国际购物中心、淇河生态区、文化旅游风情街等即将对外迎客;
…… ……
如今,我市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2个千亿级,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1个500亿级,镁精深加工、现代家居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休闲旅游业、新型物流业、网络经济、文化创业产业、健康养老等特色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光电子产业国际领先、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全国最大。
数据显示,“3+2”产业(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镁精深加工、现代家居)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分别由78.6%、3.8%提高到95%、29.9%,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7.9个百分点。
实力的背后,是我市对创新的孜孜追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深度融合,坚持引项目与引平台、引资金与引智力并重,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
目前,我市已拥有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河南研究院、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鹤壁研发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智慧农业研究院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7家,并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
另外,市政府已与上海交通大学等13所知名科研院所、12家国家和省级学会协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有关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49家科研院所开展了专项科技合作。
产业兴则城市兴。如今,我市新城区已经发展成为一座规划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豫北地区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聚区。万达广场、沃尔玛、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中房集团、建业集团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入驻。市商务中心区目前已经入驻企业199家,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
为激发更大发展活力,我市全面清理并取消了一大批非行政许可事项,建立实施了权责清单制度,行政审批标准化走在全省前列,提高了审批效率。同时,出台了科技创新创业驱动产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系列政策措施。2015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9.5%,国立光电荣获全国创业专项大赛总决赛冠军,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幸福和谐之城
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
清晨,伴随着晨练者的脚步,新一天的幸福生活从这座美丽的城市开始。
“与一些繁华都市相比,生活在鹤壁让人更感安逸、舒心。这儿,远离大城市的喧嚣,没有大城市就业难的压力。在鹤壁居住生活,幸福的感觉就好像一杯清茶,滋味浓醇甘爽。”市民周祥和说。
幸福是什么?市委书记范修芳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强调,要着力构建现代治理新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而对寻常百姓而言,幸福就是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交通……“和谐”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增进安全感、获得感的重要性。
淇滨区漓江花园小区,一栋栋干净整洁的住宅楼前后,各种高低错落的花草树木将小区打扮得清新别致……这是一个保障性住房小区,今年8月份,877户家庭通过公开摇号的方式入住保障性住房。“感觉就像是住在公园里一样,幸福感满满!”市民窦瑞新是这次众多的受益者之一。在他看来,仅凭他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是不可能买到这么好的房子的,这一切多亏了保障性安居工程,他才有机会住上了二室一厅的新房。
与周祥和、窦瑞新的感受类似,生活在这个宜居城市里,许多鹤壁人有着强烈的幸福感。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八成左右,每年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0万余套、15万名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老城区实现了集中供暖,新城区供暖面积不断扩大,更多的绿地、道路、小区进行了海绵城市改造……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给居民带来了较高的满足感,生活在鹤壁,居民过着舒心、安心、放心的幸福生活。
2015年7月1日上午11时,随着绚丽水晶球的启动,大红绸缎的飘落,鹤壁市第一所高等本科院校——河南理工大学鹤壁工程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这也结束了我市无本科院校的历史,掀开了我市教育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拥有自己的本科院校一直是我市160万人民的期盼。市八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提升我市高等教育水平,本科教育实现零的突破。不仅如此,天山小学、漓江小学等一批新学校投入使用,使我市城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了国家资助政策。
公共交通是一张流动的城市名片,既与城市形象息息相关,又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在我市,“公共自行车”几个大字被清晰地标注在这张名片上。2015年国庆节前后,我市推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正改变越来越多市民的出行习惯,如今“小橙”的“粉丝”队伍越来越庞大。
在众多“粉丝”中,郭红星便是其中之一。
家住淇滨区香江翡翠城小区的市民郭红星,每天早上都会到小区南门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刷卡取用一辆公共自行车,骑20分钟来到单位附近的站点还了车,再步行1分钟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在他看来,“这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节能减排、为良好的空气质量做贡献!”
如今,遍布新城区大街小巷的8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2000辆小巧玲珑、身着橙衣的公共自行车,以及200辆高端大气、色彩亮丽的新能源公交车穿梭于大街小巷,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除此之外,我市公众法制环境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社会大局稳定,治安秩序良好;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营造良好城市环境;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由此而发出的赞叹、幸福、惊喜,已经成为鹤壁人最生动的表情,也是鹤壁人幸福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回首过去,前进的脚步铿锵有力,我们为之鼓舞。
展望未来,激昂的乐章催人奋进,更是满怀希望。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在市九次党代会召开之际,立足新起点,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必将齐心协力,转型创新,提升求进,推动鹤壁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高水平生态活力幸福之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