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打造国地税合作升级版 释放“1+1>2”的增值效应——来自市地税局推进落实《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合作工作规范(3.0版)》的报道


深度合作顺利实现“营改增”管户交接



鹤壁市银税春风行动启动仪式在市地税局举行



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召开深化合作联席会



国地税联合辅导企业开展网上申报业务


  为推动国税局、地税局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加强合作,今年1月和7月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下发《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合作工作规范》2.0版和3.0版。今年年初以来,市地税局不断强化国税和地税部门之间的合作,明确合作事项,规范合作行为,实现了合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在推进落实合作规范方面,市地税局发挥优势,和市国税局携手,共同推动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着力解决现行征管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释放出国税+地税的“1+1>2”的增值效应,纳税人办税更快、满意度更高。

服务深度融合——纳税人办税方便多了

  “我去年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买了一套房,现在能开发票吗?”日前,市地税局12366服务热线接到了市民王先生的咨询电话。自今年5月1日“营改增”全面施行,地税部门不能为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行为代开发票,也不能对其发票违规行为作出处理。是撒手不管还是推诿了事?这两种做法市地税局工作人员都没有选,而是积极联系市国税纳税服务部门,最终帮王先生开具了发票。

  这是“营改增”后发生的一个镜头。“为实现服务深度融合,市国税地税纳税服务部门共建纳税人权益维护中心,并建立12366热线联合受理投诉、互动联办工作机制,双方联合办理投诉事项,统一反馈办理结果,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市地税局纳税分局副局长兼市国税局纳税服务科副科长刘高华告诉记者。

  据刘高华介绍,服务深度融合包括联合维护纳税人权益在内共有18个事项。市国地税纳税服务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办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协同办理注销登记等,不仅在办税服务厅推行联合办税,而且还共建咨询热线,开展联合网上办税,改进和提升了纳税服务质量。

  为推进银税互动工作,市地税局、市国税局、鹤壁银监分局、市工信委等联合召开“银税互动”联席会议,并与建行鹤壁分行签订银税互动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截至目前,我市通过银税互动活动为153户纳税人提供贷款9.59亿元。

  “我现在缴税再也不用两头跑了,真是太方便了!”山城区一位商户李先生乐呵呵地说。市国税局纳税服务科副科长兼市地税局纳税分局副局长王宝义介绍,浚县地税局和山城区地税局采用互设办税窗口的服务合作模式,其中山城区局被确定为国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王宝义表示:“山城区国税局、山城区地税局共建办税服务厅,浚县地税局派员进驻浚县国税局办税服务厅,在国税办税服务厅增设地税征收窗口征收相关地方税费,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模式将逐步拓展到所有县区局,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方便纳税人办税。”

执法适度整合——让税收违法犯罪活动无处遁形

  “国地税两家综合了其他部门的信息,发现前两期纳税申报有些问题,为了减少以后不必要的麻烦,我们税企共同努力,争取提前解决。”10月8日,我市的一家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部门迎来了由地税、国税联合组成的风险应对小组,着重纠正增值税、企业增值税相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联合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税收专项整治,是市地税局和市国税局执法适度整合的一个画面。在执法适度整合的过程中,市地税局和市国税局协同开展定期定额户的定额核定工作,制订税收风险管理年度合作计划、开展风险应对,判定非居民企业构成常设机构资格,做好非居民源泉扣缴管理和对外支付税务管理。国地税部门还协同审理及移送案件、税收保全和税款执行、发布税收违法黑名单、开展联合惩戒。在行动中,市地税局还和市国税局一起开展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欠税管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共同确定联合检查对象,实施联合进户检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

  “国地税机关联合起草了税收风险管理年度合作计划,召开深化合作联席会议,并联合制订税收风险管理合作计划。”市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科科长孙盛林告诉记者。他们今年与国地税大企业管理部门联合,进驻我市部分企业开展核查,并深入一些公司进行走访调研、座谈,帮助企业“体检”,为企业提出完善建议,帮助企业提高自我防控税务风险的能力。

  “以后市公安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推进联合办案,对维护良好的经济税收秩序、促进企业公平竞争都有推动作用。”市地税局稽查局局长牛海军向记者介绍。今年6月2日,市警税协作办公室揭牌,市公安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警税合作办理涉税违法案件,通过深度融合、资源整合,进一步打击和遏制重大偷逃税款税收违法犯罪活动。

信息高度聚合——信息共享让纳税人一次报验成功

  “我们是外地的公司,在鹤壁施工,需要来报验登记。”日前,来鹤承接工程的郑州某建筑公司财务人员小刘来市国税局办理报验手续。让这位财务人员没有想到的是,市国税局受理他们的信息后,信息自动推送到市地税局,登记实现了信息共享。“跑一个局就把事情都办好了,真是方便啊。”小刘满意地说。

  淇滨区地税局副局长黄太亮将这个方便归功于市地税局和市国税局的信息高度聚合:“我市开工建设项目多,特别是在新区,郑州、安阳、濮阳等地的外来施工企业比较多,过去他们需要分别来国税地税报验,从今年7月起,他们来一个局就能成功报验。”

  按照全省2016年国地税合作工作部署要求,市地税局和市国税局深入推进共享涉税信息的应用合作,利用协同监督管理等方式,共享双方内部涉税信息。仅今年前8个月,双方就共享4200余条涉税信息。孙盛林介绍,双方还联合采集第三方涉税信息,从7个部门采集3256条涉税信息,并开展信息比对,有效堵塞税收漏洞。“我们共同对交通运输业纳税人开展税收专项治理就是从市工商、交通、公安局车辆管理、保险公司等部门获取的信息。”他表示,国地税双方还互相交换前期税收分析成果,不定期开展专题联合税收分析,互通税收调查和减免税调查数据。

  据了解,市地税局和市国税局联合制定印发了《2016年共享涉税信息的应用实施方案》,坚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数据共享工作力度,国地税部门联合管理的效果和威慑力逐步显现。

其他合作事项——

实现工作沟通协调的无缝衔接

  “我们买二手房选在‘营改增’后过户,少缴了1000多元的税。”市民老伍兴奋地说。随着“营改增”、资源税改革、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等供给侧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全面推开,税收管理和服务发生深刻变化。

  在“营改增”过程中,我市国税地税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了从市局各科室到各县区分局相关科室之间的密切配合。“我们与国税征管、税政、纳服等科室多次沟通,实现了双方税务人员在工作中沟通协调的无缝衔接。”市地税局税政一科科长邱爱民介绍,2013年8月,交通运输业及7项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市地税局向国税部门移交646户;2014年1月1日起,物流业、铁路运输和邮政业实行“营改增”,他们向国税部门移交17户;2014年6月1日起,电信业实行“营改增”,他们向国税部门移交32户;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他们向国税部门移交6868户。自2013年8月“营改增”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地税局共计向国税部门移交7563户,移交率达到100%,实现了“营改增”全覆盖。2016年5月1日后,地税部门继续做好纳税人销售其取得的不动产和其他个人出租不动产代征增值税工作,建立并落实领导值班、税政和技术人员蹲点服务、导税和政策答疑跟进制度三项制度,办税秩序井然有序。

  “国地税合作的某些岗位,在市地税局任职的同时,也能在市国税局挂职。”市地税局人事教育科科长李倩玲介绍,市地税局和市国税局联合开展干部挂职交流,从国地税业务合作范围较为广泛的纳税服务领域互派人员挂职锻炼,挂职结束后他们还会对派出干部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情况作为绩效管理、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我们还联合开展干部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与国家税务总局网络平台学习。”李倩玲告诉记者,他们紧密结合全市地税系统2016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国家税务总局网校培训课程,助力网络教育平台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她表示:“我们还进一步优化和打磨‘鹤壁地税讲坛’,力争创建在全市站得住、传得开的品牌,促进优秀思想成果向税收实际工作的有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