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 日报04版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浚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纪实

□鹤壁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范丽丽

 通讯员 张一鸣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浚县人民医院按照“重在实用、高效运转”的基本原则,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以《河南省数字化医院建设指南》为标准,全面建设数字化医院。

浚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工作起步于2001年,截至目前,该院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总投资近1000万元。迄今为止,该院已建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

  自信息化工作开展以来,该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高服务效率

方便群众就医

    

  随着门诊医生工作站和就诊医卡通的实施,浚县人民医院进行以门诊医生工作站为核心的流程改造,实现了办卡、分诊、就诊、收费、发药、检查、检验、治疗各环节的共享和贯通,门诊病人平均看病所需时间缩短了20分钟。由于检查、检验的快速和报告的零时间送达,也使住院患者在诊断、治疗、手术上更及时。门诊自助设备可实现患者自主办卡充值、门诊清单查询等功能,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就医服务。

另外,模板化的电子病历缩短了医护人员书写病历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医护人员节省了更多时间以便查房,患者也得到了更多的关照,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网络心电系统实现心电图的网络化传输,减少住院患者在医院各科室的流动,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在病房就可接受检查,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机会与危险性,一些疑难病例可以上传到上级医院,进行专家会诊。借助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可与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使部分危重症、疑难症患者享受专家会诊待遇。利用该平台还可观看继续教育系列讲座,丰富医务人员的知识,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提升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信息化建设增加了医疗质量监管的深度和广度,职能科室利用系统平台就可实施临床病历质量、用药监管、抗生素使用管理、医保药品管理等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控、在线监测,杜绝漏报,并能主动预警,节省了大量人力;手术麻醉系统能自动记录麻醉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临床输血管理系统促进了医院合理用血技术,杜绝血液浪费和滥用;医生书写的电子化,使医学术语、诊断处理表达更加标准化,改变了传统手工模式中病历书写潦草的“天书”,执行医嘱更加准确及时,极大地减少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医疗安全;电子签名的实施,可以确保电子病历的安全可信,满足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保障患者和医院利益,为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基础。

实现节能降耗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节约了耗材和物资,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实现了无片化,每年可减少冲洗胶片费用几十万元;体检管理系统实现体检业务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带来的各环节手工操作和人工干预的减少、快速准确的统计、监管力度和透明度的增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跑冒滴漏等现象。自全面实施信息化建设以来,全院共减少漏费近百万元。

  同时,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有力地推进了医院的快速发展。

  2017年,浚县人民医院计划实施患者回访系统和血液透析系统。

  “未来我们将按照医院数字化建设要求,围绕建设和培育‘强大的专家阵容、精湛的诊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优秀的员工队伍’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诊疗工作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全县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浚县人民医院院长吴宏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