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汽车断想

□于淑秋

我生于1957年,与鹤壁市同龄,正好一个甲子。听我父亲讲,那时的鹤壁刚刚建市,市中心鹤壁集连条像样的大马路都没有。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行驶的,多是大马车、牛车、毛驴车和人拉平车、独轮车,偶尔能见到一辆“解放”牌卡车拉着煤炭或工业设备颠簸着驶向远方。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是我的少年时代,市中心已迁至大胡。那时候的鹤壁比较贫穷,在主要街区修了几条石子公路,取名“红旗街”“长风路”“春雷路”。那时因为汽车少,小孩一看见马路上驶来一辆大汽车,就在后面追着跑。

当时我家住在老区汤河桥西矿务局机修厂工人村,邻居有个叫“合生”的六七岁的男孩,他爸爸是机修厂的汽车司机,经常将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开到工人村的小马路上。于是工人村里的孩子们便蜂拥而上,有的爬到车厢里,有的蹬在踏板上,有的钻进驾驶室将喇叭按得山响,那高兴劲儿别提了。我接触汽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当时我望着车上的方向盘和仪表盘出神,心想:当一名汽车司机可真了不起!

因这一辆“解放”牌卡车,合生在工人村孩子们的心目中树起了绝对威望,成了“领导”。只要他一吼,爬在汽车上的孩子们就得乖乖下来。平时在工人村嬉闹玩耍的孩子们,因合生的爸爸是个汽车司机,都对他很敬畏。

上世纪70年代末,鹤壁的街头出现了轿车,但能坐上轿车的,多数都是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型号的轿车越来越多,鹤壁的普通老百姓也能坐上轿车兜风了,先富起来的人也拥有了自己的轿车。

进入二十一世纪,鹤壁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在全国294个城市中,鹤壁市居民幸福指数排名第七,“面的”和“轿的”在鹤壁城区、农村公路上大量出现。鹤壁的经济腾飞给老百姓带来了尊严和梦想,鹤壁人的腰包也慢慢鼓起来了,许多普通人实现了“购车梦”。

从1957年鹤壁建市到今天,已整整60年了。这60年里,鹤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私家车越来越多地开进了普通百姓之家。如今,在鹤壁大大小小的生活小区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私家车,可以说一辆比一辆漂亮,车位变得弥足珍贵。2015年,我家也买了一辆雪佛兰轿车,我爱人与女儿都考取了驾照。买车,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都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