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从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

(上接第一版)村里环境脏乱、没有娱乐设施、干群关系差……

“脱贫攻坚,要从解决跟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开始。基本问题都解决不了,人心凝聚不起来,更别说发展了。”冯增智表示。

为解决这些问题,冯增智一趟趟地跑县里进企业,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为群众修复、更新了停水多年的管道,自来水流进群众的家里;多方筹资100万元,劈山修路6条,解决了出行难、农机进地难。

“当时冯书记来村里才几个月,就把困扰全村十几年的吃水难、行路难问题给解决了,有这样的领导带头干俺服气。”提起冯增智,村民闫乃学满心佩服。

紧接着,打机井、为村里添置适合山区作业的农机设备,成立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托管使村里600亩耕地基本实现生产机械化,在全市率先实现山区农机化,结束没有水浇地的历史。

随后,整治村容村貌、建设文化广场和医疗卫生室、修缮危房、开设道德讲堂……一系列行动,解决了群众卫生难、医病难、安居难、聚心难,在村里树立了新风尚,让老百姓提起了精神,对生活有了更加美好的愿景。

  利用荒山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4个千亩”促农民增收

这些基本问题得到解决后,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成为冯增智新的任务。

鲍庄村最多的就是荒山,致富得向荒山要财富。此时,冯增智多年从事农业的经验就派上了用场。

他和村“两委”干部经过实地考察,根据山体土壤的分布特点把几千亩山地自沟向山规划了4个千亩特色产业增收基地,即山沟千亩有机农业区、山脚千亩薄皮核桃区、山腰千亩仁用杏区、山顶千亩生态林区,打造成“梯级开发、带状发展,立体布局”的粮(油)满沟,果围脚,林缠腰,柏封顶的山区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区。

目前,通过采取“荒山入股,利益分成”合作机制,引进4家企业,已完成500亩薄皮核桃、1500亩仁用杏种植任务,打造了2000亩特色林果基地。    

当地农民不仅可以获得20%的分红收入,还可以为企业打工每天获得五六十元的工资。2016年底村里实现脱贫,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3300元以上。

发展乡村旅游,鲍庄“八美图”次第 展开

     

“2017年村里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冯增智说,“鲍庄村不仅风景秀美,还有很多人文资源,如古寺院、古军寨、古民居等,我们正在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

如今,鲍庄村已成为一块投资的热土,占地370亩总投资2.1亿元的白虎岩寺佛教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占地150亩投资7000万元的五龙山古军寨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占地100亩的滨河乐园项目均已开工在建;财政立项扶持的美丽乡村试点项目、300亩观光休闲旅游农业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等已批复,正准备开工。

一幅山美、水美、田美、业美、村美、人美、路美、景美的“八美图”正在次第展开。冯增智心中“秃山变绿龙,青山变花园,荒山变果园,穷山变财源,深山变游园”的愿景也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