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刘邓渡河精神打造魅力濮阳
2017-05-20 01:53:06
上接第一版)台前县以弘扬渡河精神为动力,按照“全党抓扶贫,重点抓产业,关键抓精准,核心抓就业”的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汇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2016年以来,台前县新建和改扩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124个、综合性产业扶贫基地18个、“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小区50个、标准化扶贫养殖小区24个,直接带动贫困群众8020人就业,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我们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重点围绕‘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下功夫,启动和建成了一批市政、交通、环保、电力、民生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台前县县长王俊海说。近年来,台前县累计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23个,培育壮大了羽绒及服饰加工、汽车零部件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产业集群优势日趋显现,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带动就业5万人以上;以实施基础设施扶贫为抓手,建设城乡道路500多公里,县污水处理、供水供气、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基础配套设施建成投运,累计实施城建项目316个,县城城区面积由6.5平方公里扩大到10.5平方公里;同步推进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了以县城为龙头、小城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节点、道路建设为纽带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做大做强濮阳杂技,带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大发展
濮阳,是一个闻名中外的杂技之城,其杂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宋元时期就有文字记载。5月19日上午,采访团一行来到了有“杂技之乡”美誉的濮阳东北庄,这里与河北吴桥并成为“中国杂技南北两故里”。
当地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2012年,濮阳市政府在黄金地段辟出400余亩土地,建起一个以杂技为主题、以生态环保为导向,集国际杂技博览、民俗杂技表演、传统文化体验、市民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国内首家杂技文化产业园。5月18日晚,采访团一行应邀观看了一场十分过瘾、美轮美奂的杂技演出——《水秀》。这是河南省杂技集团以水为主题,利用声光电现代科技,融入杂技、魔术、舞蹈、体操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打造的大型综艺秀,历经多次改版,推出之后受到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其中,剧目中的《环球飞车》节目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多次在央视一套播出,《水秀》剧目也荣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金奖。国内外杂技界专家评价这个节目“一台《水秀》将濮阳推向了世界”。
“帝都龙乡、水韵濮阳”,全民公益、志愿服务传承红色精神
“帝都龙乡、水韵濮阳”,是近年来濮阳通过打造城市绿系、水系,美化、亮化城市,实施的品牌战略,目的是在经济建设赶超发展的同时,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记者在濮阳采访期间实地走访濮阳多个独具特色的旅游度假景区,发现他们各有千秋、独具魅力。
独特的龙源文化、字源文化、姓源文化是濮水风景度假区的精髓,是濮阳市按照国家5A级景区建设标准倾力打造的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游览观光、特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性综合旅游度假区。
位于濮阳引黄灌溉调节水库附近的班家耕读小镇,是依托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生态水系项目,结合班家村新村改造倾力打造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在这里,豫北独有的古建筑群和周围的农舍、桑田、水系融为一体。据当地导游介绍,濮阳还有杂技小镇、戏曲小镇等多个特色鲜明的旅游小镇,记者纷纷为这个集吃、喝、玩、乐、体验、学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仿古小镇点赞。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濮阳的全民公益行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也是记者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体现了红色精神的传承。在扶危救难的时刻、在孤寡老人的身边、在义务劳动的现场、在每一个需要伸手援助的地方,总能看到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龙都濮阳处处流动着温暖,处处呈现出感人的画面。
中原油田职工宋丽萍,从一个人做志愿服务开始,汇聚起一支20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普通职工冯铁良带领无偿献血服务队,累计出勤2.9万人次、服务工时1.1万小时、采集血液1亿毫升,被评为“中国好人”;退休干部杨再华组织了一群“爱管闲事”的老人成立社区巡防服务队,为社区解决问题1万余个……他们,是濮阳的好人群体,支撑着濮阳精神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