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区城管局创新新世纪广场西步行街管理模式推行“商户+物业+城管”共建共管
2017-06-16 01:33:52
淇滨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与物业公司负责人进行恳谈。
本报记者 郭红艳 摄
□本报记者 郭红艳
“把我们商户2户或3户分为一组轮流值日,这个办法不赖。”6月15日,淇滨区城管局第二执法大队赵燕武中队队员在新世纪广场西步行街(以下简称西步行街)巡逻时,商户如此反映。受到商户好评的这个办法,是该中队对西步行街进行探索创新的管理模式——“商户+物业+城管”共建共管模式。通过这个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西步行街的整体形象。
商户自治,落实门前三包”
西步行街是淇滨区第一条商业街,是广大市民以及外地游客休闲、购物的主要聚集地之一。西步行街全长330米,容纳商户248户。为进一步提升西步行街名片形象,淇滨区城管局在对西步行街进行三次提升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推行商户+物业+城管”共建共管,取得了实效。
“根据商户商铺的多少或面积的大小,我们将2或3户商户捆绑为一组,轮流值日,重点对门前地面垃圾、树坑内杂物、地面污渍、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垃圾桶内外清洁等‘门前三包’工作进行规范整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美食区每天对店铺门前地面进行冲洗,服装区两到三天进行一次地面冲洗。”淇滨区城管局第二执法大队赵燕武中队中队长赵燕武说,“与此同时,我们还针对商户建立了五步处罚机制,加大商户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协助力度,有效提升商户自律意识,同时带动市民、游客养成良好文明习惯”。
赵燕武中队为商户建立的五步处罚机制为:对第一次发现“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的小组,给予值日商户50元罚款;对第二次发现“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的小组,给予值日商户100元罚款;对第三次发现“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的小组,责令该小组全体商户歇业整顿一周;对第四次发现“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的小组,责令该小组全体商户歇业整顿一个月;对第五次发现“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的小组,解除与相关责任商户的合同。
物业公司参与,服务更加到位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有三家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管理服务西步行街。物业公司负责对西步行街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规范车辆停放,统一配备了加盖垃圾桶。同时还在部分垃圾桶内配备泡沫圆柱,方便食客将废弃烤肉竹签儿插在泡沫圆柱上,以此减轻垃圾清理难度。
物业公司还购置了1辆保洁车,配备了13名保洁人员,采用机扫和人扫相结合的方式,每天8时30分至21时40分对西步行街进行不间断清扫保洁、清运垃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不定期对地面进行全面、深层次清洗,有效保障经营环境整洁。
同时,淇滨区城管局不断强化对物业公司的监督、指导力度,定期对物业公司进行行政指导,组织召开物业公司负责人会议,对西步行街管理工作提出管理要求,督促物业公司成立了内部督查小组,自查自纠存在的问题,全面做好卫生保洁等服务工作。
城管护航,严格巡逻监督
“制定五步处罚机制,不是以处罚为目的,而是为了让我们商户相互监督、相互协助,增强自律意识。”6月15日,在西步行街商户微信群中,有商户这样议论。赵燕武中队不但与西步行街所有商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了商户责任范围、责任内容等,还建立了西步行街商户微信群,在微信群发布督查情况、工作要求等,商户也可在群内咨询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等,搭建了良好沟通平台,健全了快速反应机制。
赵燕武带领队员每天至少两次对西步行街进行步巡,对商户落实“门前三包”情况以及商户油烟净化器使用情况等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拍照取证,对“门前三包”未落实的商户按照五步处罚机制进行处罚,对未使用油烟净化设备的商户根据有关条例予以500元罚款。赵燕武介绍:“其实,罚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增强商户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自觉使用油烟净化设备的意识才是最终目的。”
淇滨区城管局副局长付峰说:“探索推行‘商户+物业+城管’共管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西步行街整体形象,同时也使得相关中队能够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其他区域的管理工作,实现了执法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淇滨区城管局将以西步行街管理模式为标杆,积极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先进管理经验,高标准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落实,促进城市品位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