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留安:因为爱,留守儿童的明天会更好
2017-07-04 09:02:16
7月1日下午,看完儿童剧后,庞留安夫妇和30名留守儿童在鹿台阁游玩并合影留念。 庞留安供图
□本报记者 王峥
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见证了3000余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两位平凡的乡村教师,为农村校外教育事业无私奉献20年。
他们对留守儿童爱得深沉,对父母亦关怀备至——每天清晨,他们顾不上吃饭,先去给老人分装药品、穿衣端水;每天夜晚,他们强忍着疲惫,也要为老人查看病情、嘘寒问暖。
这个农家院就是1997年成立的浚县善堂镇石佛铺村“留守儿童之家”,小院的主人、庞留安家庭因为“爱小家同时爱大家,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家风”,在2016年12月12日,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过寒暑假
要比平时更忙碌
7月1日下午,庞留安夫妇带着30名留守儿童到市艺术中心观看儿童剧。演出结束后,庞留安问起了大家的观后感。
“要珍爱生命、珍惜友谊!”“应把大自然保护好!”……孩子们稚拙的回答,让庞留安夫妇颇感欣慰,这次活动为二人即将开始的暑假生活开了个好头。庞留安笑着表示:“和其他人不同,我们假期比平时更忙。”
寒暑假,是“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的高峰期。6月中旬,庞留安夫妇就开始准备暑假的“留守儿童之家”课程和活动计划。读书、写字、绘画、音乐、计算机操作、心理辅导等课程都被列在教学计划中,庞留安的妻子朱素红表示:“要让孩子们学有所得,玩有所悟。”因过于劳累,7月3日下午,朱素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犯了,为不耽误暑期活动,夫妇俩赶到医院治疗后,又匆匆返回家中。
为帮衬父母
儿子探亲总趁寒暑假
庞留安的儿子庞晓阳大学毕业后在南方某部队服役。为了帮衬父母,他把探亲假一分为二,寒假、暑假各半个月。
庞留安夫妇任教的浚县善堂镇迎阳铺中心校离石佛铺村比较远,孩子们无法集中起来,学校建了一座乡村学校少年宫,夫妇二人常常需要两头跑。庞晓阳怕父母太过劳累,“我假期回来可以帮他们指导一下孩子们的功课,还可以干干家里的农活儿。”
为了保证留守儿童有较大活动场地,庞晓阳、妹妹庞晓和父母一样,都没有独立的卧室,晚上就睡在由活动室简单改造的“卧室”里。
支持庞留安工作的不仅仅是一双儿女,还有他通达开明的父母。庞留安的父母亲都已年过七旬,父亲近两年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教学任务繁重,“留守儿童之家”又必须留人照看孩子,庞留安和妻子只能轮流照看老人,即便如此,老母亲却从来不曾埋怨他们,还总是询问“留守儿童之家”的情况。
每到寒暑假,夫妇二人每天都要为留守儿童讲课、组织开展活动,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因为时间紧张,我们的早饭常常就是随便吃几口,晚饭也比别人吃得晚。”朱素红说。
“留守儿童之家”
明天会更好
自获得“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以来,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关爱石佛铺村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
走进“留守儿童之家”,崭新的液晶电视、计算机、电子琴、课桌等教学设备让人眼前一亮,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文体用品摆在院内,供孩子们取用。
庞留安介绍,今年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程到“留守儿童之家”看望慰问,爱心企业积极捐赠物资,爱心组织主动前来开展志愿活动,“留守儿童之家”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留守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充实。
“过两天,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的志愿服务团队还要来这里开展爱心支教活动。这么多爱心人士关怀并激励着我们,相信‘留守儿童之家’的明天会更好,留守儿童的明天会更好。”说这话时,庞留安的眼中闪着幸福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