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丈量扶贫路
2017-07-27 03:22:58
(上接第一版)
打井解决村民吃水用水难题
朱永涛认为,精准扶贫就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改善民生,带给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
驻村后没多久,朱永涛就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帮助花地村完成了村室建设,让村民们告别了连办公都没个固定地儿”的尴尬历史。
对村民们抱怨最多的用水问题,朱永涛更是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之前的那口井老化得太严重了,是该重新打一口井了。”
通过半年多的努力,2016年4月,投资40余万元的新机井顺利完工,并配套建设了净化无塔供给设施,彻底改变了花地村多年来“吃水难、用水难”的尴尬处境。
生活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样不能放松。他争取来13万元的绿化专项资金,对村里的主街道两侧进行了绿化,栽种树木400余株。
“下一步,我们还考虑在街道两侧安装路灯,争取实现‘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市盘石头水库建设管理局的总工程师朱心武说,“今年,小朱又争取了40多万元的帮扶资金,打算给村里修建4条田间道路,村民下地干活,就不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
强化党建,为 贫困户排忧解难
精准扶贫不放松,朱永涛的党建工作更没有放松。他不仅在“硬件”上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在“软件”上,更是利用一切机会强化党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花地村建档立卡的7户贫困户,朱永涛自己包了3户。
宋香云就是其中一户。宋香云的丈夫几年前患病去世,留下她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孩子们考上大学后,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就成了宋香云的心病。
朱永涛知道后,第一时间帮两个孩子申请了“雨露计划”,争取帮扶资金6000余元,还按照相关政策,为两个孩子申请减免学费。
为了帮宋香云解决实际问题,朱永涛还联系了自己的朋友,为宋香云安排了一份月薪2200元的稳定工作。如今,宋香云家已基本脱贫,她高兴得逢人就讲:“我们家能有现在的好日子,真是要谢谢朱书记呢!”
贫困户刘新启患癌住院,医药费报销手续都是朱永涛帮着办的。他说:“贫困户经不起折腾,我自己有车,多跑点儿路没啥。”拿到报销款的刘新启感动得直落泪:“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多亏了朱书记啊!”
光伏扶贫,每户每年可增收3700余元
最近,朱永涛正张罗着实施光伏产业入户。
这个项目,是朱永涛在盘石头水库建设管理局大力支持下申请的一个水库移民扶贫项目,也是盘石头水库建设管理局探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新途径。
他申请了38万元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打算在村里几户贫困户的屋顶装上太阳能发电板,并将其接入国家电网,“光这一项,贫困户每年每户就可增收3700多元,这对普遍缺少劳力的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个事儿,小朱跑前跑后没少费心。”朱心武说。
“其实我也没做啥,就是做了我该做的事,让国家政策都落到实处。”朱永涛腼腆一笑,态度坚定而认真,“第一书记不仅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必须发挥好第一作用,担当起第一责任,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有所作为,才能对得起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