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原天更蓝水更清
——政论专题片《让改革落地生根》第八集解说词摘登
2017-09-18 08:21:06
9月17日,九集大型政论专题片《让改革落地生根》播出第八集。该集解说词摘登如下: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
历经30多年的蓬勃发展,河南也和全国一样,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压力,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严重的大气污染,一度是河南人心头的痛。前些年在豫北流传着一个段子:“出门捂着脸,吃饭盖着碗,一年吃个预制板”。夸张和戏谑中,表达了对环境的不满,对蓝天的渴望。
面对群众的呼声,面对屡治不愈的污染,对照中央的要求,河南变压力为动力,2016年将治理大气污染列为攻坚之战。
这年7月4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会议在郑州召开。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省委、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织密制度网。建立督察与督导结合、督政与查企结合的环境监管新模式,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这些探索创新,让中央精神落了地、生了根,为各地发展积了势、蓄了力。
扬尘监测系统全覆盖,是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之一。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河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把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作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失职追责,让广大领导干部耳边警钟长鸣。2016年年初以来,全省共查处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违规违纪责任人员2100多人,罚款5.4亿元。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南省空气质量实现了PM10、PM2.5平均浓度双下降,“蓝天白云”明显多于往年。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要。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部分河流水质较差,城市水体黑臭普遍存在。水环境的好坏,关乎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关乎城市发展前景。
今年1月份,河南打响了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颁布1+2+9系列治理方案,形成了时间目标明确、任务措施具体的路线图。以水环境质量考核为抓手,突出重点流域、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着力抓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工作。按照“水质主导、精准治污、部门协作、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控和水环境风险管理机制。
五年来,全省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达标率由80.9%提升到83.7%。今年上半年,18个省辖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99.6%;南水北调出境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标准,符合调水水质要求。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紧跟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河南出台了《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关于建设美丽河南的意见》《2017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河南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原大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迈入了整体推进新阶段。
针对能源结构不合理、工业污染重的情况,我省强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锅炉拆改、工业提标治理,督导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在污染防治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去年4月份起,河南省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开始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
今年5月份,河南在全国率先启动按月生态补偿,实施“谁污染谁赔偿,谁治理谁受益”。截至8月底,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已扣收7344.8万元、奖补6521万元;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已扣收3491万元,奖补2711万元。
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环境,是人民的期盼,是中央的要求。去年年初以来,河南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打好“四张牌”中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指示精神,全面展开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要求全省106个县级城市科学规划,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着力提高县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奋力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守住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据《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