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加、减、乘”组合拳全面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市税务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纪实
2018-09-01 02:17:19
□王青岩
近年来,全市税务系统把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部门职能、提升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的“导向器”和“风向标”,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做好“加、减、乘”组合运算,特别是在7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鹤壁市税务局挂牌成立后,突出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与“放管服”改革全面结合、全程联动、同步推进、同步优化,实现了税费缴纳人报送资料更少、办事时间更短、办税渠道更多、遵从成本更低、服务体验更优。
做好“减法”,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
鹤壁市税务局成立后,迅速召开“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会,踏准踏实“放管服”改革的第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精简资料报送,为各类办税主体松绑减负。
在审批优化和资料简化环节,严格执行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对纳税人申报方式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仅保留7项行政许可;清理规范性文件14个,仅保留4个;清除50%的证明材料,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能通过部门之间共享的涉税材料一律取消;实行涉税资料清单管理,清单之外原则上不得要求纳税人报送;推动涉税资料电子化,减少纳税人纸质资料报送,减轻纳税人负担。
在登记制度改革环节,采取面对面辅导、办税场所公告、电话告知等方式,向纳税人宣传“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与工商部门沟通协调,提升共享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截至目前,共享登记信息3.1万户次,有效避免了纳税人多头登记、成本叠加。
做好“加法”,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
在减环节、减报送、减成本的基础上,市税务局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监管方式创新,加快征管效能提升,确保既放得好,也管得住。
创新征管制度,突出精细化管理。实现由属地固定管户向分类分级管理转变,由无差别管理向差别化管理转变,由个人管理向团队管理转变,建立税法遵从型现代税收管理模式。
强化风险导向,突出后续管理。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通过风险模型扫描风险点并推送至相应层级解决,通过短信提醒、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形式实现事中事后管理的深度优化。
构建共治格局,突出综合管理。落实《河南省税收保障办法》,采集第三方数据34家单位24万余条,与社保、房产部门加强协作,开展社保费清欠、房地产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等行动。将纳税信用体系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做好“乘法”,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以往办理税费业务,经常需要国税地税两边跑。现在排一次队、送一套资料就可以快速完成办理,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办事成本。”某公司财务人员郭女士说,“除此之外,以前需要跑到大厅排队申报,现在可以选择网上、手机APP远程申报,真正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