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日报07版
          

返乡创业的王红光为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点赞政府创造好的发展环境我们也要努力奔跑作贡献



↓返乡创业的王红光在自己经营的土特产店内盘点货物。
本报记者 常凯 摄


□本报记者 常凯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咱市不断推出各种利好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我得为家乡点赞!”2月4日,返乡创业的王红光在自己经营的土特产店里忙着整理货单、盘点货物。

 2017年6月,王红光被表彰为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2017年8月,他参加了我市第三届创业大赛获得了三等奖,政府奖励了1万元。除此之外,王红光的合作社还被评为省级就业扶贫基地。这些既是政府对他的鼓励,也是对他的帮扶,让他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各种“福利”。

 说起刚刚过去的2018年,王红光表示,政府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真心实意帮企业解决难题,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让他们这些创业者很感动。

 在政府的支持下,2018年王红光在省内开了多家土特产直营店,销售范围从鹤壁周边扩展到了周边省份,甚至远销厦门、广东、福建。之前连续几年的年销量只有3万多件,但2018年一年我卖出了近10万件。这和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分不开的。”王红光告诉记者,自己返乡创业初期遇到过不少困难,当时他带着村里的乡亲和一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一起成立了鹤山区宏光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商标,经营起本地土特产项目,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队伍中的一员。

“刚开始经营土特产项目,发现很多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这样的市场环境让我很苦恼。”王红光说,在他眼中土特产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当他了解到我市召开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会上提出的帮扶举措很具体,相关部门作的表态发言也很真诚。尤其是量身定做“政策礼包”、选配精干“服务管家”等系列政策……让王红光深刻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释放出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

 “这也坚定了我苦练内功,狠抓质量,努力提升品牌形象的信心。”王红光说,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府部门为非公有制经济搬掉了“绊脚石”,打掉了“拦路虎”,激发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活力,为他们这些创业者创造了好的发展环境,他们也要努力奔跑为社会作贡献。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