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就业青年点赞海绵城市建设:“我的家乡‘会呼吸’,水清城绿更宜居!”
2019-02-11 04:22:47
□本报记者 田白雪
2015年4月,我市获得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称号。3年多来,我市通过对绿地广场、城市道路、雨污管网、建筑小区海绵化改造,河道治理,河道防洪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和涵养设施建设,29.8平方公里试点区域的海绵功能正在逐步恢复,城市基本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初步形成示范效应。
截至目前,除盖族沟综合治理项目正在施工外,其余项目基本全部完工。那么,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究竟如何?来听听市民咋说。
2月4日(大年三十),淇滨区漓江公馆小区居民白女士终于把在北京上班的儿子佳伟给盼回来了。“儿子,咱出去转转吧,鹤壁现在美得很!”吃过年夜饭后,白女士提议一家人到附近的桃园公园、华夏南路散散步,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看看城市的变化。
“你知道不,咱脚下的道路,还有那些绿地、雨水花园啥的像海绵一样,都是可以吸水的。下雨后,走在这样的道路上,鞋子不会沾湿。”在桃园公园的步道上,白女士把自己从新闻中了解到的情况自豪地讲给佳伟。“妈,您可真是‘百事通’啊!”佳伟边夸赞母亲边回答,“我知道,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果,在全国都是有名的。中国国际电视台《直播中国》、网易新闻、河南卫视等媒体报道过。”
白女士一家沿着桃园公园的透水塑胶步道边走边看边聊。佳伟对海绵城市建设情况非常感兴趣,随即用手机搜索了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新闻:城市的道路上、小区里、游园中、河岸边,一处处经过海绵化改造的旱溪、雨水花园、植草沟、蓄水池、人工湖,既起到了吸收雨水、自然积存的作用,也提升了城市形象,方便了市民休闲游玩;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和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控制了污染源,改善了城市水生态环境。
“鹤壁变成了一个‘会呼吸’的城市,水清城绿非常适合居住!”佳伟不住称赞,他表示,这个假期要多出去走走,把鹤壁的变化拍下来,分享给他外地的朋友和同事,让更多的人了解鹤壁,来鹤壁休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