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日报01版
          

过去全家忙半月现在收麦只一晌———我市农业机械化提升生产效率见闻


 6月13日,浚县浚州街道西陈村麦田中,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本报记者 李觊 摄


□本报记者 常凯

6月13日,在浚县浚州街道西陈村一片200多亩的麦田中,3台大型收割机在忙碌着。浚县连才农机服务合作社理事长邢连才兴奋地说,割完这片麦地,麦收就要结束了。

曾经,“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麦收要持续一个月;现在,“上午地里麦,中午袋里粮”已成普遍现象。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背后,是农业机械化的强大支撑。

曾经10亩地要忙活半个月,现在三四个小时就完工

35岁的张好胜,在邢连才经营的农机服务合作社里当农机手多年。

 “现在的收割机马力大,喂入量也大,收麦子的速度杠杠的,驾驶室还有空调,当农民没那么辛苦了。”张好胜说。

张好胜是西陈村人,家里有10亩耕地。过去收麦子,他们全家齐上阵,清晨5时许出发,晚上天黑透了才回家,手割、车拉、晾晒、打场,把麦子拉回家,要持续半个月。现在有了收割机,早上麦子还在地里,中午就能颗粒归仓,三四个小时就能完工。

邢连才和土地打了近40年交道,和农机结缘也有30多年。

 他最早接触农业机械,还是在1982年。那年,他用上了一台只有12马力的手扶拖拉机。

 “俺家买的这台拖拉机,虽说马力小,但也比耕牛快多了。这在村里是稀罕物件,每到春种秋收时,邻居就会到我家借拖拉机用。”邢连才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邢连才的装备不断升级,从12马力到35马力,再到如今拥有上百马力的雷沃联合收割机,30多年来,机械化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让他赞不绝口。

“用上成套的农业机械,可不仅仅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人工、种子、化肥、农药的利用方面也更高效,节省了成本,粮食的质量和产量也能得到大幅提升。”邢连才说。

 尝到农业机械化的甜头,再加上市、县农机部门的持续帮扶指导和定期农机培训,邢连才抓住机遇,承包了800亩农田。

 “大型农机的使用,让农业发展更有动力。”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站长郭斌是看着邢连才的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他仍记得2008年合作社成立时的情景。

 “当时他们合作社人少,机器也少。现在,连才农机服务合作社已经拥有130多台农机,成为国家级的农机合作社,邢连才也成了大家眼中名副其实的新型职业农民。”郭斌介绍,通过推广使用农业机械,邢连才的合作社农业作业质量不断提升,作业速度不断加快,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下转第二版)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