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日报02版
          

为全国循环经济工作探索路子创造经验

(上接第一版)

发展循环型农业

——2018年我市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

“秸秆还田变成了农家肥,小麦、玉米亩产比以前提高了10%,我算是尝到甜头了!”浚县卫溪街道傅庄村种粮大户傅太华告诉记者,原本难以处置的玉米秸秆粉碎后埋入土中25厘米至30厘米,再掺入秸秆腐熟剂,30天左右即可转化为农家肥。

“去年,鹤壁市秸秆肥料化利用量近100万吨,占综合利用量的近75%。”鹤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郭太忠介绍。

在河南天邦菌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将粉碎后的秸秆与其他辅料混合搅拌,待发酵后制成培养基,可用于生产杏鲍菇、双孢菇等食用菌。该公司每年可消化秸秆1万吨。昔日无处安放的秸秆,在这里变成了“香饽饽”。

目前,全市年处理秸秆能力达到136万吨。去年,全市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

为推动规模化养殖循环发展,我市建设了53个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项目,支持企业探索“猪—沼—肥”“猪—沼—菜”等多种循环模式,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累经验。

我市还用标准化、集约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集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新型植保器械,启动都市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努力实现源头减量化。

发展循环型社会

——建成国内最长圆管带式输送机,实现煤炭运输方式绿色低碳

沿新老区快速通道行驶,会看到一条蓝色的钢结构管廊横跨道路上方,这是一条全长约30公里的输煤管带,创下了国内圆管带式输送机运程纪录,并获得了吉尼斯认证。该工程将位于鹤山区的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鹤壁煤炭产业园区与同力电厂、丰鹤电厂及鹤淇电厂进行连接,每年煤炭运输量达300多万吨,优化了煤电生产企业煤炭运输方式。

“由于管带系统在输送过程中完全封闭,大大减少了公路运输造成的尾气排放、扬尘污染等。”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估算,在同等距离下,管带运输成本相较公路汽运每吨可节省14元左右,每年可节约柴油约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万吨,真正实现了煤炭运输的绿色低碳。

发展循环型社会,是我市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主要通过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加强生活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推广建筑绿色化、推进交通清洁化,促进经济社会高效、和谐发展。”市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说。

在蓝天碧水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市在城区建设了中水管网,将淇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输送到14公里外的鹤淇电厂替代淇河水作为生产用水。

在推广建筑绿色化方面,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新建星级绿色建筑85万平方米、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在41家市直单位推进能耗定额管理,建设了公共机构节能监测管理平台,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公共机构全覆盖监测平台。

在推进交通清洁化方面,我市购置600余辆清洁能源公交车,建设了自行车慢行道路10公里、人行步道15公里;同时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站点23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5620辆。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