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论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本报评论员
2019-09-12 08:37:39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好各类教育,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现代教育的涵盖面越来越广,各级各类教育共同构成了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现代教育体系,只有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才能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全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是生源“培养链”的起点,抓好普惠工作至关重要。以淇滨区为例,目前全区只有2所公办幼儿园,每年能提供的学位仅300个左右,远不能满足需求,而民办幼儿园每月收费大多在1000元以上、优质园更是在2000元以上,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因此,扩大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迫在眉睫。需要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着力抓好“三个一批”,即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盘活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等方式,新建改建一批;通过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加快移交一批;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办园、完善民办园认定标准及补助标准等举措,扶持发展一批,让老百姓的孩子不仅“有园上”“上得起”,还能“就近上”“有质量”。
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不断提升,但城乡不协调、区域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近5年全市就有1.3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入城镇。因此,城区要重点抓好资源扩充整合和布局优化,根据城区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新建、改建、扩建一批中小学;通过联盟化发展、强校带弱校、手拉手对口支援等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例如,湘江中学推行的“一校两区”教育均衡发展模式,以强校带弱校,就是很好的探索。而作为农村学校,要确保达到省定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同时,合理布局乡镇寄宿制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保持较高的质量水平,让留在农村的孩子能就近上学、上好学。
普通高中教育要学会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子。鹤山区鹤山高中作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有八成学生是体育、艺术等特长生,为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把艺术教育和普通教育相结合,走特色办学之路,成为众多学子放飞艺术梦想的摇篮,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示范性高中要坚持综合创新,在文化内涵、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办学绩效上下功夫。同时,要顺应高考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提前着手,全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切实解决好高中学校落实新高考方案和实施“走班制”所需的师资配备、教室增加、仪器设备添购等问题。
要注重职业教育品牌化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而探索出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形式。我市高校在这方面也做了积极探索,例如,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德诺浩公司合作,把教室建在实训室,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学生考取德国汽车机电诊断与维修技师证书的通过率接近德国本土最高通过率,毕业生深受市场青睐。作为职业教育,要学会扬长补短,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机制形成,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渠道、全面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打造鹤壁职业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