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熟了
2019-09-20 23:00:34
□刘旭东
迎着清晨的朝阳,在班车上不经意地望向窗外,看到一片片金黄色的麦浪翻腾滚滚,才蓦然发觉:麦子,要熟了……在风吹麦浪的回忆中,自己的思绪不禁回到了二十年前。
二十年前的夏天,似乎没有现在这么热。那时的夏天单纯而美丽。每到麦收时节,我都要和家人回老家帮忙收麦。
故乡位于太行山深处,山中道路崎岖不平,小块儿的麦田尤其显得珍贵。不同于平原地区麦田的一望无际,山区的麦田别有一番风味。勤劳的乡亲们早已将山间能够耕种的土地全开辟成了良田,一山连着一山,一亩拢着一亩,形成华北地区特有的旱梯田,散发着麦收季节特有的金色光泽。在微风的吹拂之下,丰收在望的麦田仿佛在召唤着主人快来收获。
当时真的感叹人类的伟大,能在这片贫瘠的山区开恳出这么多人间粮仓。由于山地陡峭,收割机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因此全都是人力割麦。从山上俯瞰山间,漫山遍野都是忙于割麦的父老乡亲。麦收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在外务工的大部分都赶了回来。青壮年顶着烈日俯身麦田,挥舞着镰刀,熟练地将麦子扎成一捆一捆的麦束,一忙就是一整天,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老人则负责在旁边打打下手,按时送饭送水;孩子们格外高兴,因为他们有特殊的麦收假,不论能否帮到家人,都要三五成群地来到自家地头,“耀武扬威”一番后跑到村头的麦秸垛里上下翻腾……男女老少在烈日底下紧赶慢赶地劳作,那种场景温馨而又甜蜜。
印象最深的还是姥姥家门口的柿子树。记忆中的那棵柿子树,高大而且茂盛,树下自有很大一片树阴,树下有一块儿长方形坐石,成了天然的纳凉地。离柿子树不远,整整齐齐地堆放着一个个麦秸垛。
夜幕降临,割麦的乡亲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手拿着晚饭三五成群地环坐在大石头周围,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宽厚的姥姥会默默地给众人夹上几筷子自家腌的咸菜。也只有在此刻,乡亲们才能放松一下,互相诉说着在外务工的奇闻轶事,将烦恼抛在脑后。虽然没有路灯,却不影响大家的兴致。孩子们则借着捉来的萤火虫的微光在一旁嬉笑打闹,享受着不多的父母在身旁的时光。
那时的麦收季节充满了收获的喜悦,也是乡间美好的回忆。
斯人已去,故乡终究成为了故乡,彼时的麦收情景也早已成了过往云烟,消失在了时光的深处。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麦子还是那片麦子,在六月阳光的映衬下,抒写着时代的赞歌,越发金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