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国科司原副司长、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专家蒋超:多部门协同保护好传承好大运河文化
2019-11-25 08:33:37
蒋超
我们现在拥有发达的交通体系,所以很难想象古代交通的落后。在古代,陆路运输是困难且不实惠的一种运输方式。因此,水路运输就成了古代主要的运输方式。
明朝曾有人提议恢复元代开凿的通惠河。他当时算了一笔账,从南方运粮到通州张家湾有3700多里是水路,从通州张家湾到京城是60里陆路。然而,3700多里水运所花费的费用和60里陆运花费的费用相等。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古代的水运有多么重要。但是,大运河的修建十分不易。从水利工程角度来讲,虽然大运河大部分河段是天然河道,只有少量的河道由人工修建,但修建河道时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水源短缺和洪水。
我们在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历史。在现代交通体系当中,漕运已经退出了我们的经济生活。我们对大运河的保护和传承更多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
我希望多个部门可以协同起来,把大运河保护好,把运河文化真正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