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
2020-03-04 04:06:27
□李瑞
传统课间操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众多活动形式之一,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有组织地跟随广播进行集体徒手操锻炼,不用器械,不限场地,但是内容千篇一律,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容易使学生倦怠。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内容多、形式活、强度适宜。它不仅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效果。如何让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持久发展下去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需要考虑问题。
一、高度重视,切实落实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想健康、持续开展下去,必须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提高大课间质量,展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从而带动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实效
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学校自然场地、现有器材资源,活动内容要注重锻炼的实效性,要合理安排,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之更大程度地参与体育活动。
三、创新活动内容,凸显学校特色
体育教师是大课间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积极研讨开发大课间活动内容,不断交流创新,同时还要求内容简单易学、有挑战性,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市桃源小学是跳绳传统校,就从双人或多人跳绳、花样跳绳入手,还可以与其他运动形式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运动技能。
四、竞争是保持大课间持久生命力的关键
大课间开展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收集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从组织形式、活动内容、项目选择、评价办法等方面不断创新,以赛促练,通过竞争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活动质量。
五、健全安全机制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发展的保障
学生安全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制订大课间安全机制和应急预案。首先要排查大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对易发事件未雨绸缪;其次要积极进行运动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比如安全黑板报、手抄报比赛,安全讲座等;第三要配备技能学科教师与班主任一起监督学生大课间活动,要及早预防活动过程中的拥挤、摩擦现象,对已经产生运动损伤或一些特殊体质的学生要及时询问、做好记录,尽快适当处理。
回顾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历程,放眼未来,我们要继续扎实开展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信心百倍地奏响以健康为主题,以快乐为主旋律,突出特色,强调主动和谐、向上发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更新更美的乐章。
(作者单位:鹤壁市桃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