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日报03版
          

淇滨区天山路街道打造家门口服务站按居民所需列清单服务送到家门口

□本报记者 苗苗

8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淇滨区天山路街道光明社区双水湾小区家门口服务站时,正碰上居民小刘在咨询办理准生证的问题,社区负责人刘海萍从座位上站起来,很快回答了他的问题,并拿出一份宣传页递给他,上边写好了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啥事在小区里就问清楚了,很方便。”小刘说。

在辖区小区设置家门口服务站,把服务下沉到居民身边,是近日天山路街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的具体举措之一。

小区建起家门口服务站

工作人员可代办业务

居民小刘走后,双水湾小区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又来了,跟刘海萍一起商量小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又有居民过来咨询新生儿医疗保险如何缴纳……一会儿工夫,刘海萍在家门口服务站就接待了多名居民。

记者随后来到珠江社区橡树湾小区,该小区家门口服务站于2018年8月份建立。小区居民告诉记者,居民早已习惯有事先到服务站咨询。

“居民如果有手续没时间去办理,也可以来到家门口服务站,把资料交给社区工作人员,由我们代为办理。办理完成后,我们会将相关资料送到居民家中。”珠江社区负责人郭梦茹说。

 记者在双水湾小区家门口服务站看到,这里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功能不少,墙上标明了服务站具有党群服务、政务服务、法律服务、文化服务、社区管理服务、健康服务以及生活服务七大服务功能。

记者看到,家门口服务站还提供医药箱、爱心伞等便民服务。

家门口服务站每周采用轮班制度开展工作,记者看到人员架构表上显示一周七天都有人在这里值班,除了社区的工作人员外,小区业委会、党支部、直管党员、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以及热心居民都参与值班,为居民提供服务。

“家门口服务站建立初期,我们只提供基础的服务,后来根据居民需要,我们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可以说,居民有啥需求,我们都尽量去满足。并且,我们采取首问负责制,只要居民来办理或咨询业务,值班人员都会跟踪服务,直到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天山路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张睿说。

结合“5+6”沟通机制

切实帮居民解决问题

为更好地服务居民,天山路街道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制定了“5+6”定期沟通工作法,逢“5”学习,定期与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普通党员、热心群众沟通,借助城管、市政、园林等6个部门共同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如今,有了家门口服务站做平台,结合“5+6”沟通机制,居民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更容易解决。

郭梦茹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橡树湾小区有两户居民来到家门口服务站,因为空调外机放置问题产生矛盾,经过社区和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调解,将双方约到家门口服务站,最终双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目前我们街道已投入使用的家门口服务站有11处,分别是双水湾、观景苑、橡树玫瑰城、橡树湾等11个小区,景祥苑、天鹏御景等小区的家门口服务站正在打造中。下一步,我们计划辖区小区实现家门口服务站全覆盖,各小区居民都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我们的服务。”天山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郭迪敏说。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