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日报04版
          

我市召开科技创新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
今年新建3家市级中试基地

□鹤报融媒体记者 陈艳艳

 3月17日下午,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通报《鹤壁市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鹤壁市中试基地建设方案》和《鹤壁市中试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相关工作负责人就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统筹各部门创新资源,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进行安排部署

《行动方案》统筹各部门创新资源,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其主要内容概括为“3366”。

 第一个“3”是指“3个目标”:3年内要实现“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400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20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

 第二个“3”是指“3个聚焦”: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要“聚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焦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聚焦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应用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第一个“6”是指6项重点任务,围绕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六大体系:一是整合重组实验室体系,二是优化提升技术创新中心体系,三是健全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四是加快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五是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体系,六是提升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最后一个“6”是指6项保障措施: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财政支持、动态管理、评估考核等。对新创建的省级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建设运行绩效优秀的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连续三年进行重点支持。

 《行动方案》设定的工作目标任务重、挑战多,特别是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必须聚全市之力,以超常规手段、实施多项举措,各县区、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完成确定的目标任务。

  中试基地的功能定位、建设目标、组建原则

 在功能定位方面主要对中试基地的概念和定位进行了说明。中试基地是指以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各类开发区等平台和载体为依托,为科技成果进行二次开发试验和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适用、成套技术而开展中间试验的科研开发实体,是支撑引领产业链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中试基地定位于创新链中下游,致力于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是从研到产的“中间站”和紧密连接创新链上下游的重要桥梁。

 在建设目标方面主要对我市中试基地建设目标进行了明确。2022年,新建3家市级中试基地,培育建设1家省级中试基地。

 到2025年,力争建设2家省级中试基地、10家左右市级中试基地,实现我市重点产业集群、创新龙头企业全覆盖,形成体制全新、机制灵活、服务特色鲜明的中试服务网络体系,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组建原则方面主要对我市中试基地建设的产业领域进行了谋划。主要围绕我市“4+3”主导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化需求,聚焦镁基新材料、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数字经济、绿色食品、电子电器、生物技术等领域以及其他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需求,布局建设中试基地。

  中试基地的职责服务、申报条件、考核管理、政策支持

 在职责服务方面: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和布局中试基地建设相关产业领域;市科技局、财政局负责全市中试基地的建设以及对已命名的中试基地进行过程管理和服务,包括年度报告、绩效考核等工作。

 在申报条件方面:申报建设中试基地的单位应符合我市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和重点产业集群,能形成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

 中试基地依托单位必须是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以及各类开发区建设的具有中试能力的单位。

 中试场地及配套设施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中试专用设备原值在2000万元以上,至少拥有2条能够提供应用场景、工艺改进、样品试制、产品示范的中试线,或至少已开展中试项目5项,其中至少成功实现3项成果的样品化、产品化;至少拥有15名从事技术、管理和一线中试熟化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已创办或孵化1家估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或技术成果转化合同额在1000万元以上。

 在考核管理方面:对已命名的中试基地采取“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考核管理机制。

 中试基地命名后,应按要求报送平台年度运行报告,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对中试基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限期一年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撤销中试基地资格,对考核优秀的给予运行补贴支持。

 在政策支持方面:对已命名的市级中试基地,市财政单列专项经费给予一定的奖补,支持中试基地建设发展,各县区财政按1∶1配套奖励;申报成功省级中试基地的市财政按省奖补额度给予1∶1配套奖励,各县区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