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日报05版
          

感受非遗魅力 增强校园底蕴
——浚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创非遗传承新局面


水鼓舞表演



盘鼓表演



踩高跷表演


□本报记者 武丹 通讯员 许仙鹤 陈会华

 “咚锵咚锵、咚咚隆咚锵……”5月30日下午,浚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浚县职业中专)盘鼓声响彻云霄。盘鼓、踩高跷、古风爵士舞、鼓舞、竹马、舞龙、舞狮等社团的学生,正在课堂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这是该校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浚县职业中专积极探索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既提高师生传统文化涵养,又彰显职业教育地域特色,全面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成为我市职业教育的一颗闪耀的明珠。

非遗进校园 助学生走近乡土文化

 浚县职业中专地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浚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泥咕咕、民间社火、大平调、浚县庙会等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还有众多技艺精湛的民间工艺大师。2020年5月,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浚县举行。在启动仪式上,浚县职业中专100名学生共同表演的威风锣鼓、学生教官团队表演的武术一出场就成了全场的焦点。

2020年12月8日,浚县职业中专百人鼓乐艺术团在浚县文化艺术中心汇报演出。演出现场,孩子们身着整齐的演出服,个个精神抖擞、喜笑颜开,敲起鼓来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充分展现了职业中专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多才多艺的文化素养。

热情的浚县职业中专学子,用身心感受非遗文化,尝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2021年12月31日,浚县职业中专与浚县古城文化旅游管理运营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浚县古城社火非遗演艺合作社并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当日,由浚县职业中专学生表演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浚县社火”——盘鼓、踩高跷、古风爵士舞、鼓舞、竹马、舞龙、舞狮在浚县古城正式亮相。这也标志着,这些国家级瑰宝融入浚县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日,浚县职业中专“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古城,学生们的舞龙、舞狮表演,舞出了阳刚气、精气神;小竹马表演,在哒哒的踩踏声中,皆显优雅超然;水鼓舞表演气势恢宏,震撼全场,引来了阵阵喝彩声。“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喜欢非遗、传承非遗,积极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了学生对家乡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搭建平台 让民族文化扎根校园

 “非遗进校园”活动为浚县职业中专特色职业教育拓宽了思路。为丰富浚县旅游文化内容,促进浚县文旅产业融合,浚县职业中专早在2019年就聘请了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咕咕”代表性传承人宋楷战、浚县西路大平调的传承人李壮丽等人为该校专业建设指导教师,并成立名师工作室,将非遗传承与学校专业建设、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学习、传承非遗技艺,让非遗文化在校园内扎根。

在此基础上,浚县职业中专还推出了“学校学员助力+景区规范演艺”模式,为浚县民间非遗表演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非遗表演的同时,充分感受浚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人文魅力。

“下一步,学校将不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活动,发挥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浚县职业中专党总支书记、校长刘杰说。浚县职业中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