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日报01版
          

我市积极建设公物仓,实现国有资产共享调剂让“沉睡”资产“活”起来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刘倩倩)“这些电料、管道闲置在那儿可惜了。我们把这些物资从公物仓中申请调剂过来,可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日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指着刚运来的日常维修材料,向记者介绍公物仓的好处。

公物仓是将各部门闲置、超标、低效运转、可修复使用的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修复利用、调剂共享的运作平台,能够进一步盘活“沉睡”资产,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近年来,市财政局积极建设公物仓,着力将我市低效运转、长期闲置的办公设备等资产纳入公物仓管理,推进国有资产共享共用,节约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截至目前,我市公物仓共接受物资60余批次,入库资产6000余件,上缴资产处置收入近300万元。其中,一般公务用车149辆,执法执勤车48辆,电脑、打印机等5000余台。对成立市级临时机构和举办大型会议、大型活动等涉及购置资产的,优先从公物仓调剂,会议、活动结束或临时机构撤销后,相关资产交回公物仓,继续循环使用。目前,我市公物仓已通过合理调拨,为8家单位提供办公物资520余件,实现办公家具及电脑、打印机等物资的循环利用。

市财政局资产管理科科长申卫华介绍,按照《鹤壁市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鹤壁市市级政府公物仓日常管理规程》等制度要求,我市公物仓实行专库存放、专人保管、专账核算。为提高工作效率,市财政局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系统中设置公物仓模块,嵌入系统任务提醒功能,方便各单位从线上进行资产调拨、处置、划转,减少纸质报送。

“只有让公共物资、公共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公物仓才能真正成为‘节俭仓’‘调剂仓’。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报,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节存量,进一步巩固公物仓建设取得的成效。同时,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通部门间资产调剂通道,不断扩大共享范围,实现通用资产坏的能修、闲的能调,物尽其用,集中共享。”申卫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