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重建新家园的“工蚁”
——市灾后重建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掠影
2022-06-28 07:46:06
□本报首席记者 李霄楠
见习记者 王凤侠
有一群人,夜以继日工作,只为了让灾后恢复重建的方案更实一点儿、规划更细一点儿、百姓的新家园建得更好一点儿;有一群人,每天无数次现场协调、电话沟通,有时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只为了多争取一些建设资金和社会捐款;有一群人,每天一遍遍修改完善材料、慎之又慎核实数据,只为了让情况更明一点儿、材料更细一点儿,让下一步的决策更精准;有一群人,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对照任务清单,定期到项目现场督导,只为了让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推进得更快一点儿……这群人,是市灾后恢复重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他们聚到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再造美丽幸福新家园贡献力量。
科学精准谋划,为2430个项目绘就蓝图
走进浚县小河镇袁庄村,一座座崭新的徽派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还有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精致小游园……目之所及,风景如画。
这样一个移步易景、处处见景的村庄,在11个月前还是一片汪洋。
“我家房屋因水毁被鉴定为D级危房,现在住的是重建后的房子,比之前的房子宽敞、明亮多了。”正在家中打扫卫生的村民徐文风高兴地说。
从一片汪洋到整洁漂亮,袁庄村的改变正是我市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缩影。而这背后,离不开重建方案的制定和规划的编制。
“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必须规划先行。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方案的制定既要注重与省总规划、省专项规划的衔接,又要与我市实际情况相结合,《鹤壁市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历时5个多月,易稿10余次。”市灾后重建办规划组成员崔邓奇介绍。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次重生,更是一次提升。为切实抓好方案的落地实施,市灾后重建办积极构建了以总体实施方案为引领、专项实施方案和县区实施方案为补充的“1+12+8”体系,坚持尊重自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围绕乡村住房、水利、农业、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等15个方面,共谋划了灾后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2430个、总投资311.44亿元,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绘就了蓝图。
多措并举筹资,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坚实保障
国道342日凤线(山东日照—陕西凤县)鹤浚快速通道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现场,工程机械往来穿行,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一条宽阔平坦的道路即将通车。而类似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也在全市受灾区域不断推进。
如今的鹤壁,水利工程强力推进、道路交通再现坦途、能源通信有力保障、教育设施加快重建、文旅产业迅速恢复、乡村振兴加快推进……
项目快速有序推进的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协调资金,也是市灾后重建办重要工作职责之一。
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度,市灾后重建办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出台了《鹤壁市灾后重建资金筹措工作方案》,把资金筹集及问题研究解决作为每周例行调度、重点难点适时调度的重中之重。
金融政策方面,召开了全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专项银企对接会,4家金融机构与县区5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达成初步支持意向,争取信贷支持23亿元;制定了《鹤壁市线上常态化银企对接方案》,累计组织举办7期线上银企对接会。
创新筹资方式,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市县财政投入、金融机构贷款、社会捐款等多种方式,争取上级资金85.2亿元,加大市县财政投入0.75亿元,用足用好灾后重建专项债资金63.78亿元,吸引社会捐款、社会资本4.59亿元,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2430个灾后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2110个、完工率86.8%,累计完成投资177.1亿元、投资完成率56.9%。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