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竞芳菲 特色立校谱华章
——“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市第一中学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纪实
2022-08-11 18:22:46
3月3日,市第一中学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到山城区红旗街街道朝阳南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4月20日,市第一中学举行“童心向党,纪念‘五四’”暨庆祝建团百年红歌合唱比赛。
市第一中学在石林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3月23日,市第一中学开展党支部委员讲思政课活动。
□本报记者 秦颖
文明芳菲,香满校园。走进干净整洁、书声琅琅的“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市第一中学,文明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有温文尔雅、敬业奉献的老师,有文明知礼、朝气蓬勃的学生,这里文明气息滋润心田。
1964年建校的市第一中学文明文化底蕴深厚,长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五育”并举,开展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师生文明素养有效提升。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先进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单位”“河南榜样·首届百姓心中最满意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中学管理先进学校”“河南省电化教育一类学校”“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南省新课程改革样板校”“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鹤壁市首批示范性高中”“鹤壁市管理规范化学校”等国家、省、市级称号。
学校党支部获评市先进党支部。
深化思想道德教育 夯实“五育”并举基础
漫步校园,这里书香满园、绿荫遍地、满目青翠,体现了高格调、高品位的文化环境氛围。学校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遍布校园的各类文化宣传版面,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眼前一亮。精致化打造校园文化、构建师生精神家园的教育理念正在悄然形成。
学校狠抓常规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精神文明建设正能量,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爱国主义教育、“长征精神”演讲比赛、“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校园之星评选、国庆节歌唱比赛、“我的中国梦”主题手抄报比赛、专题道德讲堂活动、时政史学社团活动以及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美德少年等先进人物学习宣传活动,营造树榜样、学榜样、做榜样的良好氛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投身道德实践活动,德智并举,争做时代新人,争做祖国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共筑文明校园灵魂之美。
明确创建工作目标 强化领导班子建设
该校领导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建设工作,明确创建目标,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以党建为引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做到履职尽责、廉洁自律。学校党支部牢牢把握前进的大方向,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增强学习意识、服务意识,使学校领导班子成为办好学、服好务的团队。带领全体教师,团结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倾力打造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团队。
学校设立党员活动室,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办学、依法执教,通过开展各种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制度,推进依法办学,营造和谐创建氛围,提升创建工作实效。
注重师德师风建设 力促教师素养提升
该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育人意识。学校认真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严格师德管理,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关注青年教师成长,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重视班主任、骨干教师的成长,关注青年教师成长,深入开展各学科大教研活动,做好全体教师日常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四史”等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党员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法治、国家安全等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师教育教学全过程。
积极倡导文明,树立师德典型。学校重视典型事迹宣传,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制定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并严格贯彻落实,通过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师德考核监督、学习道德楷模、签订承诺书、设立监督电话等,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建立名师工作室,宣传“名、特、优”教师先进事迹,评选出各个岗位的先进模范,传递教育智慧,提升榜样模范带头作用。近年来,学校入选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市级文明教师7人、市优秀共产党员6人。
精心构建和谐校园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该校注重文化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投资百余万元进行文化建设,建成校史馆和多处标志性校园文化景观。
自建校以来,市第一中学为祖国培养了2万多名优秀毕业生,校友中已有博士、硕士研究生500多人,还培养出了我市第一位清华学子韩黎明、航天专家张永双等一大批祖国建设的精英。学校将知名校友纳入校园文化一部分,充分运用校训、校史、校歌、校徽、名校友等校园文化符号,利用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园网及新媒体平台,打造出校园文化特色品牌,用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
学校以“学习+践行”的方式加强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开设学生党校、举办学生社团、更新文化宣传栏、播放校园广播、印发思政材料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了良好效果。
学校充分利用校史馆、楼廊、大厅、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开展垃圾分类、爱国卫生运动、节能教育等活动;加强家校联系,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深入鹤山区中新小学、工商局社区开展合作育人、结对帮扶工作;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促进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不断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园林单位、省节水型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
搭建学生活动阵地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该校合理规划校园环境建设,各类设施齐全,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追求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德育方式,使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不留死角、深入人心。丰富活动内容,构建活力校园。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师生文化内涵素养,构建活力校园,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讲文明、能奋斗、敢创新的优秀学生。
提升学校综合治理能力,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开展“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防溺水专题教育。定期开展系列法制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欺凌行为预防治理,将法治安全教育全面融入课堂,增强师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校园营造良好的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氛围,构建安全校园、文明校园。提高学校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疫情防控、防汛、防震等突发事件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为师生筑起安全和身心健康的生命防线。学校的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推广。
本稿配图由市第一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