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
2022-08-17 22:17:14
□刘亚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能够更好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意义和历史贡献,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生态领域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聚焦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努力将民生需求转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高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根本解决长期存在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必须建立卓有成效的长效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不断提升生态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将生态质量、环境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树牢生态政绩观。其次,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再次,制定修订生态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环保督查巡查工作力度,将执法责任精细化落实到执法部门,通过完善制度和政策体系,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有效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强手段,把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不断提高生态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自觉
公民生态意识是公民从人与生态环境整体优化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观念,是公民尊重自然的伦理意识。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不仅有利于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方面要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推进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真正入脑入心,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先导,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绿色行动,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创建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家庭,促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国。
(作者单位:中共鹤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