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山厚植绿意
——淇滨区国土绿化项目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2023-03-27 08:01:28
□本报记者 原昆鹏
仰首是蓝天,俯身有碧水,推窗见绿荫,出门见美景。这是淇滨区林业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带来的生态红利。
去冬以来,为科学推动国土绿化建设步伐,淇滨区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以科学绿化为核心,以两山转换为指引,以“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为目标,制定了全区冬春国土绿化实施方案和森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该区围绕提高森林覆盖率工作主线,统筹太行山绿化和森林乡村绿化两大重点,实施白龙庙老龙腰、柏尖山、谭峪、牛横岭4个山区绿化项目;打造342国道沿线村庄、金山淇河生态廊道沿线乡村、大海线、水老线沿线村庄、牛盘线沿线村庄5条乡村示范带;提升3条廊道绿化景观,为新时期富美淇滨高质量发展作出林业贡献。
“绿化、美化、 彩化、财化”同发力
“白龙庙老龙腰周边荒山绿化项目主要包括白龙庙、桑园、南山等村荒山区域,该项目规划面积6000余亩,其中,去冬今春绿化面积3600余亩,投资1800余万元,建设范围为白龙庙老龙腰荒山。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绿化3300余亩,修建防火隔离通道10公里,架设输水管道3000余米,栽植各类苗木共计26万余株。”3月21日,淇滨区林业局副局长朱云宝表示。
淇滨区坚持“适地适树、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以两山转化示范县区创建为抓手,以山区绿化、美化、彩化、财化为重点,在山区坡度较缓的区域,全面实施工程造林,提前修筑防火隔离施工通道,架设输水管道,因地制宜采取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标准整地,高质量建设,持续打造西部山区生态屏障,培育山区林药产业。
淇滨区重点实施柏尖山、白龙庙老龙腰、谭峪、牛横岭等太行山修复工程。树种选择白皮松、侧柏、五角枫、黄栌等乡土或者适生树种,实施混交造林;种植扁桃、连翘、欧李等具有观花、观叶、观果的经济和药用植物,展现植物多样性,兼顾经济效益和季相景观,营造春花、夏果、秋彩、冬青的景观效果。
“带”“片”结合串珠成链
“我们村的森林乡村绿化项目结合本村红色教育基地遗址特色,统一规划、规范游览线路和景观节点,并进行前期基础建设和整地换土。建成后,村集体与村民签订管护协议,并建立利益链接机制,由村民负责管护,村集体负责采摘和销售,收益按照利益链接机制进行分红,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经济收入。”淇滨区大河涧乡毛连洞村党支部书记杨杰说。
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域旅游工作,淇滨区坚持森林乡村绿化、美化“带”“片”结合,按照沿线串珠成链,突出乡村林果化的原则,开展乡村绿化美化攻坚行动,建立长期有效的乡、村、户利益联结机制,挖掘绿化空间,推动产业发展,做到森林乡村建设全覆盖。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要求,以进村道路、街道、坑塘、废弃宅基地、房前屋后空闲地等绿化为重点,突出林果化、多彩化、乡土化,着力打造果园、菜园、花园、游园等景观。同时,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全过程参与森林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促进乡村旅游。
一次投资,一次 成景,一次见效
按照道路林荫化、立体化、景观化配置要求,淇滨区科学搭配常绿与落叶、绿叶与彩叶、观形与观花,高低错落有致,乔灌花草复合配置,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次投资,一次成景,一次见效,重点打造302省道、水老线和南山大道护坡绿化提升工程。淇滨区聘请了廊道绿化专业设计公司按照一廊一特色,乔灌花草藤地被复合配植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确保规划设计高标准。采用机械爆破,深挖清理垃圾土,回填种植土,确保种植条件高标准。采用苗木标准源头把、栽植标准现场把、管护标准持续把,确保建设质量和景观效果高标准。
目前,淇滨区冬春国土绿化工作已经完成造林7000余亩,占总任务的98%以上。淇滨区林业局将勇于创新、攻坚克难、主动作为,不断巩固淇滨区绿色生态优势、品牌优势和发展优势,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