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出书,怎么审
2013-06-05 01:00:58
《看法与说法》是十四届、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退休后写的第4本书。2013年3月出版,发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创下了20万册的销售额。而在它出版之前,它曾经历过30个中央机构。
有报道说,2012年秋天,中共召开十八大之前,《看法与说法》一书的初稿完成,工作组分别送给30个机构审定,包括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发改委、外交部、国防部,以及国家民委、统战部、中宣部等机构。而在蛇年春节之前,所有部委均作出书面回复意见。据上述报道,这些意见包含几类:讲话涉及的文件尚未解密,建议不要刊出;讲话稿与中央文献出版社的内容有偏差时,以后者为准;讲话与中共正式发布的文件有出入时,以正式文件为准。
除此之外,中共中央办公厅还提了条关于书中照片的建议:如果选择与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合影照片,最好把全部7位常委都收录其中。对此,工作组很重视,不久就将李瑞环在各个时期与现任常委的合影找到。据介绍,有一位常委还主动提供了一张。
不过,送至这么多个部委审定,这并不是领导人出书的常见流程。2011年,卸任总理朱F基出版《朱F基讲话实录》时,则报送中央办公厅审读。“中办(对送审稿)几乎一个字没改。”出版该书的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此后书稿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报审过程,也与一般政治类书籍无异。
曾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供职的历史学者韩钢介绍,在内容环节,除了法律规定的出版报审程序外,领导人的书没有刚性的政治审查。不过,有时是领导人自己会主动提出审查要求。《朱F基讲话实录》在送到中办之前,朱F基还分别将书送给一些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国务院各部委部长的老同志。“送给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审查,目的在于减少错误,我在这里面批评了别人,你不让人家辩解几句,那不行吧。”朱F基在一次清华大学的座谈会上这么说。
而如果是出版领导人的文选,书则由领导人本人审定。根据新华网的介绍,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所编的《江泽民文选》,“经作者逐篇审定”。同样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的《邓小平文选》,邓小平也是逐篇审定了全部文稿。新华网介绍说,对编入了邓小平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这段时间内主要著作的第三卷,作者还亲自指导了编辑工作。
事实上,除了对样稿的“审查”,书在形成之前就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根据1997年当时新闻出版署的一项规定,出版反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必须严格执行专题申报、审批制度:“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所属出版社,须将选题和稿件报主管部门审核并提出意见后,报送新闻出版署审批;新闻出版署在审批过程中,必要时可视不同情况,分别送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军事科学院等部门协助审核。凡出版反映健在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必须征得本人同意才能出版”。
(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