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领导人回信改变的人生
2013-06-05 01:00:58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写来的一封回信。这封中南海回信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理论上,只要把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和职务写在信封上并塞进邮筒,这封信就会进入邮局系统,得到被回复的可能——大多数时候,反映问题的来信会被转发到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有的信会得到秘书处工作人员甚至领导人本人的亲笔回复。
也有的信件会引发其他形式的回复,比如信件被公开发表、被领导批示等等。无论得到何种形式的回复,写信者的人生往往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转变生”王刚
主持人、演员王刚上小学四年级时,曾给毛泽东写过信。1959年的王刚是个非常淘气的孩子,上课基本不听讲。他自己曾经回忆过:“在上课时拿个自己糊的写着‘令’字的三角旗。老师背过去写字时,我往左边一挥,左两排的学生就‘啊’地一叫,老师回过头一看,我却一本正经地坐在那里。老师再背过去写时,我又往右边一挥,右两排学生又‘啊’地大叫。后来老师打个时间差,逮住了我。”
在被老师批评和同学们孤立之后,王刚开始逃学,一连很多天,他心中很苦闷,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没有任何功利、世俗的色彩,当时实在是再没有人可诉说了。”王刚在信里表达了一个孩子对党的忠诚,他画了两幅水彩画,一幅是小白兔在吃萝卜,还有一幅好像是解放军在保卫祖国——年月太久,他记不清了。
此外,王刚还放进一张和刚满一岁的妹妹王静的合影照,王刚把信封好,写上“北京毛主席收”,投进了信箱。
信寄出后不久,王刚就被老师派出来的同学找到,让他赶快到学校。在问了王刚家在北京有没有亲戚,亲戚有没有在中央之后,老师和校长征求了王刚的意见,拆开了来自北京的回信。
回信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办写来的。“王刚小朋友:你6月24日写给毛主席的信还有图画和照片都收到了,谢谢你,今寄去毛主席照片一张,请留作纪念。”回信里写道,“希望你努力学习,注意锻炼身体,准备将来为祖国服务。1959年7月3日。”
时隔多年,王刚仍然能够准确地记忆回信的全文。此后的王刚被学校看作“转变生”的典型,排练了一部话剧《他转变了》,让王刚自己演自己。据他多年后自述,自己立即恢复了自信,成为一个上进的学生,并且在1969年回乡考上了沈阳军区的文艺宣传队,文艺生涯就此开始。
请小平同志不要在主席台抽烟
邓小平不常写长信,偶尔的回信或者转发原信的批示都是两三句话,仅是如此。
1987年,著名粤剧演员红线女曾邀请邓小平去观看自己在北京的演出,当时她收到了邓小平的回信:“谢谢您的邀请,但我不能来,因为我耳朵不好,听不见。请不要因为我不能来影响了您的情绪,影响了您的演出。您的演出要成功。”尽管邓小平没有观看演出,但他给红线女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988年4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进行了首次选举,主席台上的主席团成员们率先离座投票。邓小平把选票投进票箱,回到席位便习惯性地点了一支香烟。
此时坐在红线女身边的一位代表看见了,便对红线女说:“世界无烟日刚过,全中国、全世界都宣传吸烟危害健康,小平同志为什么烟瘾这么大,开大会还吸烟呢?”这位女代表问红线女敢不敢提意见,红线女说:有什么不敢?随即写了一张“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的字条交给招待员递给主席台。
字条被交到主持大会的宋平手里。宋平看过字条后会意地递给邓小平,邓小平看了看,哈哈一笑,把正在吸的烟熄灭了。此后,邓小平在主席台上再也没有吸过烟。几天后邓小平会见时任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时,还提起了这件事,说这是人民代表的意见。
一封回信引出长长的故事
有些领导人回信,引出的是一串长长的故事。2000年,37岁的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经济学硕士李昌平曾上书国务院总理朱F基,反映了农村基层工作的种种弊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封长信引发了朱F基的重视,他把长信转给了其他领导人看,同时向监利县派出了工作组,由此引发该县一场被称为“痛苦又尖锐的改革”。
这封信获得重视的当年,李昌平也离开了工作17年的乡镇基层,成为一位三农问题研究者。2002年,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出版。
温家宝长于书法,毛笔字写得很周正,他也许是近20年来亲笔回复人民来信最多的国家领导人。
湖南望城县星城镇马桥河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李芳曾经于2009年致信温家宝,介绍自己创办民办图书馆的情况,并邀请温家宝为图书馆捐献一本图书。不到一个月,她就收到了温家宝亲笔签名的《现代汉语词典》。这本签名词典,是受时任湖南省省长周强委托,由湖南省新闻出版局领导一行人专程送来的。同时,省市县镇四级政府,也带来了价值6万元的图书。李芳后来有了一家新图书馆。
一直以来,尽管领导人们只能从那些充满期盼的来信中选择很少一部分进行回复,但这些回信都会影响甚至改变为数众多人的生活。
(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