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当年为何决定不向日本索赔
2013-11-26 23:08:43
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1972年9月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签字仪式。
□林丽韫
1972年9月25日中午时分,这是北京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天高云淡风轻。首都机场上,当田中角荣走下舷梯时,周总理说:“欢迎你来!”他和田中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领导下,经过20多年的民间推动,点点滴滴,细水长流,这一天终于有了结果。田中自己后来也说,轨道是百姓给铺起来的,他是顺着轨道走到中日邦交的谈判桌上的。
《中日联合声明》经过艰苦的谈判,台湾问题、战争赔款的问题基本达成一致后,毛主席决定接见田中一行。那天到毛主席那里去的时候,田中一进门就想要到洗手间去一下。毛主席就等他。当时田中就很严肃了,说紧张也可以。他见到毛主席,就是很拘谨的样子。看到这种情境,毛主席很风趣地问:“吵架吵完了没有?”田中马上说:“吵完了,吵完了。”毛主席就又幽默地说:“天下太平嘛。”大家马上就都笑了起来,气氛就轻松下来,才开始坐下来聊。
毛主席所说的“吵架”,除了台湾问题之外,就是作为战胜国的赔款问题了。在《中日联合公报》第七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周总理说:“这是主席决定的,不向日本索赔了。觉得战后的日本,也是从战争的废墟当中重建起来,重新发展经济的,尽管到1972年中日建交的时候,他们经济已经开始好转了。但是赔款毕竟还得从日本老百姓的兜里拿出来,是在加重老百姓的税赋。”
当时周总理还讲过,实际上日本赔给印尼这些东南亚国家的战争赔款,都是一些物质赔偿。而且都不是拿最先进的东西来做赔偿的。比方说铁路也不是新的,都是把旧的东西重新刷一刷,修补修补就算了。人家把破旧的东西赔给你。从这个角度来讲,以次充好给你,没多大意思。所以主席便决定不要赔偿了。
1972年9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中日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中日两国恢复邦交。第二天,周总理陪同田中飞往上海。在专机上,周总理给田中题了几个字——“言必信,行必果”。当时周总理拿了一张纸,将这几个字写了出来,很平和地交给了田中。意思就是说中日建交虽然有这么圆满的结果,但是日本方面要言而有信,见诸行动!周总理这六个字的分量是很重的。
(据人民出版社《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