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传帮带 农民增收快
——山城区食用菌协会带领300农户走上致富路
2014-01-29 00:36:21
□本报记者 靖桂宇
在山城区食用菌协会,有100多人常年从事着食用菌的种植销售工作。这个协会的领头羊是山城区鹿楼乡鹿楼社区的李合书。
20多个食用菌 大棚年收入近百万元
食用菌作为绿色天然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2007年,李合书听说搞食用菌种植经济收益高,于是找到市食用菌协会会长刘明利开始拜师学艺。
手艺学成了,2007年,李合书多方寻找后,在山城区石林乡选了一块地,建起了3个大棚。但实践远比理论难得多,为了培育好第一茬蘑菇,李合书整天泡在大棚里,仔细观察菌种的长势。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第一茬蘑菇就收获了3万斤。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2009年,李合书牵头成立了山城区食用菌协会。在她的带动下,山城区鹿楼镇小庄村、马庄等5个村和石林乡军王庄、西石林、罗庄等3个村,先后建起了20多个食用菌大棚,100多个农户一年四季从事食用菌栽培和种植活动,年收入近100万元。
开拓市场北上又回归
对农产品而言,发展的关键是市场。为了拓宽市场,2010年8月,李合书前往北京市通州区开辟市场。
在通州,李合书租了当地农户李青山的十几个日光大棚。整理大棚、平整土地、购买菌种,李合书忙得不可开交。半年后,大棚里的杏鲍菇、鸡腿菇、白灵菇、金针菇、香菇等十几类食用菌,一茬接一茬地上市了。北京新发地、八里桥批发市场每天都要从这里进货1万余斤。
看到种植食用菌的效益这么好,2013年1月,租给李合书大棚的李青山开始跟着李合书一起干。在李合书的指导下,李青山除了有可观的收入外,还带动了周边40户农民种起了食用菌。
2013年5月,李合书把租种北京的大棚全部交给李青山打理。她从北京回到石林镇,开始手把手地教本地农户种植食用菌。为了鼓励农户加入食用菌协会,增加协会的凝聚力,李合书为会员们制定了保护价回收、引导品种种植、提供技术指导等。如今,山城区食有菌协会有核心会员300多户,一个更为广阔的食用菌大舞台被她搭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