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 日报05版
          

盘点各国“第一夫人”外交


2008年3月27日,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夫人布鲁尼访英参加晚宴。


  3月20日至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访华,“第一夫人外交”引起了公众热议。

近年来,不少“第一夫人”借助出访他国的机会给民众留下深刻印象。

希拉里·克林顿:

最活跃的“第一夫人”

希拉里1992年至2000年跟随丈夫比尔·克林顿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一夫人”。

这名随后就任美国国务卿的女强人在担任“第一夫人”时频频随丈夫或单独出访。1993年7月,她跟随克林顿总统赴日参加七国集团首脑峰会;1994年,她担任美国代表团团长,出席在挪威城市利勒哈默尔举行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95年,她和时任副总统阿尔·戈尔赴南非参加纳尔逊·曼德拉总统就职典礼。

希拉里说:“我时常脱离比尔的外交代表团(独自行动)……这强化了一个信息,即一国的繁荣与女性受教育程度及幸福感有关。”

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希拉里担任白宫女主人期间,出访行程和活动符合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目标。

在她的自传《亲历历史》一书中,希拉里解释自己为何忙于各种外交活动。她说:“我做‘第一夫人’那些年学到最重要的就是,国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但这种关系要求不断‘栽培’和各种非正式对话。”

布鲁尼:

最时尚的“第一夫人”

法国前“第一夫人”布鲁尼以靓丽的外表和时尚的穿着示人,每每跟随尼古拉·萨科齐出访,布鲁尼曾是世界顶级名模。

2008年,布鲁尼随时任总统萨科齐出访英国。她头戴灰色帽子,身穿同色高领连衣裙,辅以黑色手套和腰带觐见英国女王。在随后举行的欢迎晚宴上,布鲁尼用一袭深色晚礼服吸引所有人的视线。一名参加宴会的英国名流说,由于布鲁尼当晚风采迷人,甚至“没有人谈论双边关系,布鲁尼才是唯一的话题”。

“第一夫人”布鲁尼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风姿给法国总统“赚足面子”,也让英国媒体对法国政府的看法有所转变。英国《每日邮报》指出,布鲁尼访英期间的服饰全部出自英国设计师之手,此举意在展现亲和力,增加英国民众对法国的好感,拉近英法关系。

布鲁尼还担任过联合国“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大使,多次出访非洲国家,为受艾滋病困扰的人群募捐。

一些分析师认为,布鲁尼的时尚形象体现了女性的政治智慧,为萨科齐“加分”不少。

金润玉:

最亲民的“第一夫人”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的妻子金润玉在随丈夫出访过程中展现亲和、爱民的形象。

2009年,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的妻子鸠山幸陪同刚刚出任首相的丈夫出访韩国,受到金润玉的邀请,参观一家传统饮食研究所,开启双方一段“泡菜外交”的经历。金润玉带领鸠山幸参观传统饮食研究所展览,并讲解展览中陈列的各类烹饪器具。金润玉随后亲自向鸠山幸演示如何制作传统韩国美食泡菜。

当时,韩国“第一夫人”用手拿起泡菜,喂给鸠山幸吃。日本“第一夫人”也把手伸进装满红辣椒和大蒜等腌制原料的泡菜坛中实践泡菜制作。当金润玉告诉鸠山幸,由于腌制原料味道浓烈,韩国现代女性一般都是戴上手套才亲手抓泡菜时,鸠山幸说:“我想体会一下赤手做泡菜的感觉。”

多家日韩媒体随后把两名“第一夫人”这段做泡菜的故事称为“高手过招”。金润玉显然熟知鸠山幸撰写多本烹饪书籍的经历,把鸠山幸带到展示传统烹饪文化的场所意在拉近两人关系。而鸠山幸亲手抓泡菜的举动也表达“亲近”韩国传统文化的愿望,赢得韩国民众好感。

链接

“第一夫人”出访:

现代外交的重要环节

“第一夫人”的称谓,起始于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夫人玛莎。总统制国家的总统夫人、议会内阁制的总理或首相夫人,均被称为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的公共外交,指基于“第一夫人”而目的高于国际社交活动的一切塑造国家软实力形象的公开外交活动。在一些国家,“第一夫人”更多承担外交职能的情形已出现制度化特征。如美国“第一夫人”就会在总统度假地“戴维营”招待来访政要全家。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张小劲教授认为,偕夫人进行外交活动,无论是对本国国民,还是对东道国民众,都能起到去除“第一家庭”神秘感、以首脑家庭的和谐融洽树立良好形象的作用。

(据《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