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
□广土
2014-03-20 23:54:44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学习兴趣。
2008年11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马丁努思·韦尔特曼在与北京中学师生座谈时,向在场的老师提出建议:“一定不要忘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快乐中学习的孩子不仅学习效率高,而且大脑神经元能够得到充分活动,从而使整个人身心愉悦。这一研究与上述观点不谋而合,那就是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按照其指向性可划分为直接学习兴趣、间接学习兴趣。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的结合,是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没有直接兴趣,学习会变得枯燥无味;没有间接兴趣,学习就难以持久。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应着重培养他们的间接学习兴趣,从有趣而始,最后完成志趣的升华。
一是结合生活实际。好奇、探疑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如果学习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解决他们的探疑需求,那么便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知识的生活化,将来源于生活的知识还原于生活,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接受,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想学愿学。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二是创新教学实践。“乐学之下无负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课堂的参与性、合作性、互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同时,还要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从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中解脱出来,增加学习的快乐体验。这样一来,学习对学生来说便会由负担变为乐趣,学习兴趣就会得到大大激发。
三是培养良好友谊。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学生喜欢某位教师时,爱屋及乌,对他所教的学科就有较高的兴趣,愿意学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成正比,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中,教师要加强修养,提升自身道德和学识,以仁爱之心、公平之举对待每名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师长。
四是培养阅读习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是学习兴趣的最主要的策源地。教师和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读书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促进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有些家长很反对学生读课外书,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总之,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家长在注意以上几点的同时,还应加大探求力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