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留给我们的财富
2014-05-23 00:01:47
□秦百青
我的母亲已逝世两年零三个月,此生再也无机会孝敬她老人家。母亲逝去后的日子里,她的音容笑貌、历历往事每日都浮现在脑海之中,令我思绪万千。
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小学文化、知书识礼,里里外外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老人家心胸宽广,从没有任何事情能压垮她。
爷爷在解放前工作环境比较优越,奶奶养尊处优,脾气比较暴躁。在我的记忆里,只要知道奶奶在家,小伙伴们都是猫着腰、溜着墙根进门,若是被奶奶发现就会少不了一拐杖的惩罚,奶奶的暴脾气在南山街是出了名的。可即使这样,母亲也从来没有和奶奶吵过一句嘴,每日嘘寒问暖,顿顿饭菜都是端给奶奶吃。在那个困难的日子里,母亲还会时不时专门给奶奶开个小灶,炒个鸡蛋或加个白馍什么的,母亲的豁达和对家人的关爱让家庭气氛非常和谐,给下一代留下了敬老的传统。
爷爷八十四岁之后,体力渐渐不支,由于我当时在外地工作帮不上什么忙,父亲也几乎从来不理家务,于是一家人的重担几乎全落在母亲肩上。母亲每日的工作之一就是帮爷爷翻身、擦洗身子、洗脚、擦屎端尿,有几次,爷爷大便干结,在吃药无效的情况下,母亲每次都是用手帮爷爷抠出大便,大孝如此令我一辈子都铭记在心。
爷爷解放前在南京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家首当其冲。但我们的邻居从来没有歧视过我们家,这都得益于母亲的为人。
母亲在南山街的手工活是出了名的好,当时剪一件衣服市场价是5毛钱,农村棒劳力每天也就挣4毛钱。尽管家庭困难,母亲给街坊邻居裁剪衣服从来不收一分钱。尤其是过小年以后,几乎每天都有十余人让母亲帮忙裁剪衣服,尽管自己已经很劳累,但母亲从来都是笑脸相迎。儿时的记忆里,母亲经常忙到大年二十九。大年三十晚上母亲基本没有睡过觉,总要忙到初一凌晨才将我们兄妹几个人的新衣服做好。母亲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更是我们这一辈享用不完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