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 日报01版
          

市法院系统开展“让当事人把话说完”活动执行和解率同比上升17.8个百分点

本报讯 (记者 张婷媛)3月3日13时,市中级人民法院第13号法庭,一起赡养老人案件庭审辩论正在激烈进行。

怎么中午还在开庭?人们不禁要问。审判长谷朝宪说:“没有让当事人把话说完,容易导致当事人对裁判过程、结果,甚至对法官司法行为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就这样,庭审持续近7个小时后,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

“让当事人把话说完”是市法院系统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更好地落实这项举措,山城区人民法院鹿楼人民法庭新创了“首访谈话30分钟工作制”,即法官与当事人第一次见面谈话的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这一规定让法官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倾听当事人的心声,充分了解案情,有针对性地向当事人宣讲相关法律规定,提示诉讼风险,为以后法官调解、判决案件打下良好基础。

“让当事人把话说完”活动不仅存在于诉前和解、庭审倾听,市法院系统还将活动延伸到案件执行过程中的和解。

“法院的同志不仅帮我要回了7万多元的救命钱,还帮我家协调办理了低保,真是非常感谢他们。”5月28日,淇县卫都街道办事处红卫村村民张合堂对记者说,4年前,他被驾驶摩托车的邻家小伙儿李某撞倒在地,身受重伤,法院判决的赔偿款李某一直未支付,家庭困难的他只有靠着亲朋好友的救济做手术。

“我们多次到当事人家中走访,耐心听取他们苦衷,力争使双方都能找到一个接受的平衡点,促使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淇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赵东强说,当了解到老张一家生活困难,法院又将执行服务工作向后延伸,通过“1+1+1”三级联动机制(村、办事处、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与村、办事处、民政部门协调,给老张办理了低保,从源头上保障了老张一家的生计问题。

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全市法院系统执行和解率达到34.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7.8个百分点。

“为改进司法作风,我们认真开展了‘让当事人把话说完’活动,使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为当事人服务,尽力实现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减轻当事人负担,方便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执行局局长张合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