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不少人通过网络买年货,网购达人提醒——
列好采购计划 留意交易陷阱
2015-02-13 00:48:17
□本报记者 张婷媛
购买方便,价格实惠,春节前,不少人把置办年货的主阵地从年集、超市转移到了电商,为此,网购达人提醒,网购年货要列好采购计划,留意交易陷阱。
新奇特商品
走俏电商年货市场
2月12日,记者登录多个电商平台,发现各大电商的首页都突出了红火的年货元素,“特色年货、年货特价”等关键词十分醒目。不少电商扩展了年货种类,新奇特商品走俏年货市场。除了已颇具热度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外,智能小家电等则成为消费者年货购物单上的“新贵”。
“以前拎着大包小包去挤火车,现在买的年货直接就给寄回家了。”在鹤壁工作、老家却远在西宁的网购达人马涛深有感触。对网购年货的优势,马涛总结道,“首先价格便宜,有时候比超市、商场便宜一半。其次方便快捷,空闲时候下个单子,一两天之后,东西就直接寄到家了。第三物品种类丰富、选择空间大,几乎什么都能买到,还能货比三家。”
列好采购计划
留意交易陷阱
不过,在开心购物的同时,也得小心各种陷阱。
马涛提醒,网购年货时不能只顾价格便宜,购买前要先看网店的信誉度,并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付款,别掉进先提价后打折、钓鱼网站等陷阱。“网购时,一定要按照规范的流程付款,不要轻易打开对方重新发送的付款链接。付款时,看网站上有没有能点击打开的工商或ICP的信息和标识,避免上当。”马涛说。
“最好将日常使用的银行账户与网银账户分开,根据网购需要, 在网银账户存入相应的金额,这个方法较为安全。”网购达人“钟表宝贝”建议。
“去年在网上买年货,看见这个便宜想买,看见那个不错也想买,不知不觉花了近万元,买了很多不实用的东西。”市民郭建文说,网购要列好采购计划,理性消费。
另外,市民在购物时应当从信誉度、成交记录、评价等多方面选择可靠的卖家,注意查看卖家所售商品是否有实物图片,图片能否直观、清晰地展示商品详情,尤其是食品,应确认其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谨防受骗。更重要的是,要向卖家索要发票,并注意保存聊天记录等电子凭证,以防发生纠纷后维权。
年味不会因网购年货的
盛行而消失
网购年货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乐趣,但对老年人来说,在市场上买年货的热闹氛围减少了。淇滨区75岁的王荣华告诉记者,她的孙子孙女在外地工作、读书,一进腊月,就给她寄来了各种从网上买的年货。“高兴是高兴,但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王荣华说,她很怀念十多年前,走几里路赶年货大集,置办年货的热闹场景,“买春联鞭炮、买肉买菜,给每个孩子都买身儿新衣服,热热闹闹的。现在啥都有了,就是没办年货的那种氛围了。”
年味真的会因电商兴起而变淡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俊智表示,买年货是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网购年货对年味多少有些影响,但民俗是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民间文化,它有一个逐渐融入并积累的过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强化,代代传承。王俊智说,“年轻人有网络购物的习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丰富,他们会将传统消费习惯与现代消费理念相结合,传统的年味不会因为网购年货的盛行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