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 日报04版
          

30年前,他走出农村到大城市学习理发,如今手艺日渐精湛的他在行业内声名鹊起,不少同行找他取经刘全林:“顶上功夫”成就人生

□本报记者 王峥

3月19日,寒风、微雨。在淇滨区一家商场前的空地上支起了一排帐篷,30多名年轻人正在认真地为市民理发。他们是我市一家美容美发学校的学生,受商场之邀,在这里为市民义务理发。“义务理发是我们学校的传统,自建校以来,已经坚持了近20年。”该校办公室主任张女士告诉记者。

这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呢?只有40多位讲师,每年却能培养出数千名优秀美容美发师。3月23日,记者走进这所位于淇滨区淇河路的学校,向校长刘全林了解他成功的秘诀。

勤奋上进:

普通农民成为“时尚导师”

2014年,刘全林在河北举行了他的又一场发型发艺发布会,来自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上千名理发师前来学习观摩。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不知道,30年前的刘全林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上世纪80年代,20多岁的刘全林决意从家乡淇滨区大河涧乡将军墓村走出来,他想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寻找摆脱贫困的办法。

一次进城,路过“进门先要排队”的国营理发店,刘全林看到了机会。他动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理发店经理,让他到这里做了一年的学徒。学成后,刘全林到安阳林州开了一家理发店。在这期间,勤奋上进的他奔赴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继续学习。日渐精湛的理发手艺使刘全林声名鹊起,吸引了不少同行前去取经,一下子成了受人尊敬的“时尚导师”。“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专门开个教授理发技术的学校?”刘全林决定回家创业。

1996年,鹤壁市华都美容美发学校成立。第一期,刘全林只招到了16名学生。如今近20年过去了,该校规模在全省数一数二,刘全林是怎样做到的呢?

实用为王:

将学到的技术化繁为简

4把剪刀在刘全林的手中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眨眼间就为一个小伙子剪出了一个层次感极强的发型。“当然也有特别简单便捷的手法。”刘全林说着,右手拿起一把剪刀,左手轻轻抓起记者的头发,稍作打理,手起“刀”落,一头弧度完美的碎发就剪好了。

刘全林说,时尚瞬息万变,必须不断学习。每年,他和学校的教职工都会到国内和国外的大型发型发布会上汲取灵感。“学习回来后,我们就对其中的要点进行提炼,结合之前的技术,进行更新与突破,这样的技术,去除了舞台表演技巧,更加简单实用,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将学到的技术化繁为简”的思路指导下,刘全林团队研发的快速烫染技术、美发造型技术、原创盘发样式,总能成为周边省市美发师竞相学习的秘籍。

温情攻略:

口碑是最好的广告

淇滨区上峪乡农民闫爱国、刘清丽夫妇经过刘全林的培训后,在市中心繁华地段开了一家大型发廊,带动了近20人就业,每年收入数十万元。20年来,刘全林不仅带领师生为市民义务理发,还坚持减免贫困弱势群体的学杂费用,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3000余名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在他的帮助下,成功转型为理发师。

过去,刘全林义务为偏瘫的市民刘宝山理发,还经常送米面等生活用品,十年如一日;如今,他坚持减免双腿残疾学生的学费,手把手教他们靠双手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校长带着我们为市民义务理发,他自己还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为山区的学校捐款捐物。一个这么好的人,我们相信他肯定会好好教我们,所以都愿意跟他学。”18岁的小杨来自安阳滑县,他和母亲一起来到这里学习美容美发。

刘全林表示,近几年,学校生源一直很充足,他的温情不仅回馈了社会,还感染了不少人,学生的口碑和社会的赞誉已然成为学校最好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