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后开始创业并屡获成功,覃朝军的创业心得是——
找准市场定位 生意就成功一半
2015-04-17 01:45:16
图为覃朝军在整理自己的菜摊 本报记者 陈海寅 摄
□本报记者 陈海寅
4月6日凌晨3点,住在淇滨区的覃朝军像往常一样起床,开着进菜用的三轮货车,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这活儿苦、累,没干过粗活儿的人根本干不下来。”覃朝军说。
辛苦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如今覃朝军的菜摊面积在我市市区的蔬菜零售商中首屈一指。而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早就有了丰富的创业经历。
敢想敢干
开网吧攒下第一桶金
覃朝军2000年初中毕业时,浚县的电脑培训班遍地开花,他就报名参加了电脑培训班。
从培训班出来,他来到一家文印店当打字员,一个月仅120元工资。“后来我去郑州,看到那里网吧的生意非常红火,就动了开网吧的心思,当时浚县网吧很少。”覃朝军说,在父亲的支持下,时年16岁的他凭着会维修电脑的特长,靠筹集的4万多元钱买了6台新电脑和10台旧电脑,以家人的名义开办了当时县城里的第三家网吧。
如预想的一样,网吧生意异常红火,每天门庭若市。但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数十家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他的客源逐渐流失。
“后来听说小河镇还没有网吧,我马上带着设备把网吧开到了那里。”覃朝军说,他的网吧生意在那里又红火了一段时间。当镇上的网吧逐渐多起来的时候,他又把生意做到了老家农村。
很快,随着宽带的普及,他开在老家农村的网吧生意也不行了,2002年他的网吧关张。
开网吧不仅丰富了覃朝军的人生阅历,也为他积攒了第一桶金
做零售、搞批发
卖菜也能成规模
2003年,他和妻子到天津一家自行车厂打工,一干就是9年。“有一年回家和朋友来了趟淇滨区,没想到这里这么漂亮。”覃朝军说,他马上有了在这儿安家的想法。
2012年,他在淇滨区南部某小区买了套房子。因为没学历、没技术,覃朝军在这儿求职屡屡碰壁,他又想到了创业。
“当时小区旁边的农贸市场正在招商,我马上报了名准备卖菜。”覃朝军说,卖菜不需要技术,只要肯吃苦、会算账就行。而蔬菜是家庭餐桌上的必备食材,只要菜品好,就不愁没顾客。
他租下了市场里的一个摊位。为了进到新鲜蔬菜,他常常跑到田间地头。在把好进菜关,吸引流动顾客的同时,他还到餐馆、超市和工地食堂去发展客户,很快就有了一批固定客源。为了节约流通成本,他还和朋友一起在四季青农贸市场内租下门面,做起了蔬菜批发生意。
连批发带零售,覃朝军虽是初入蔬菜销售这一行,却很快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2013年初,农贸市场整改,他凭着绝对的资金优势和客源优势,一举承包下市场内长达60余米的所有蔬菜摊位。
卖汽车、修汽车
他再次把握住商机
卖菜生意做大了,但他的创业目光并没有局限于此。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汽车,他又动了做汽车销售的想法。2014年5月,他和朋友合开的某品牌汽车的二级销售网点在浚县屯子镇上开业。如今,这家汽车销售网点的生意已步入正轨。覃朝军说,买车的人多了,修车、保养车的人自然也多。现在他正在寻找场地,准备做汽车售后服务生意。
总结这些年的创业经验,覃朝军说,除了能吃苦、讲信誉、敢想敢做、踏实肯干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做生意,首先要考虑它的市场潜力有多大。把握好这点,生意就成功了一半。”覃朝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