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从鹤壁到安阳骑毛驴要颠半天如今坐高铁15分钟就到了
2017-05-23 03:13:11
□高春岭
1955年秋末,一个平常的午后,两名各牵一头毛驴的脚夫,从鹤壁集天主教堂(当时鹤壁矿务局筹备处所在地)走出来,随后跟出一男一女。男的小五十的年纪,人称方工程师;女的20岁上下,是刚从焦作煤校分配来的见习技术员。他们出教堂东门往北拐约50米,便踏上了东北走向的山间小路。走到有石头可踏脚的路边,脚夫让毛驴停了下来,说:上去吧!于是二人踏着石头骑上驴背,沿着山路东歪西扭、提心吊胆地走去……到达目的地安阳时,路边的街灯已经亮了起来。
那名见习技术员就是我!当时我作为方工程师的助手,去北京丰台桥梁厂购买建设汤阴至鹤壁铁路所需的施工材料。那时,鹤壁至汤阴仅一条土路,没有客运汽车,汤阴火车站只有慢车停靠、快车都不停,因工期问题、工程急需,领导便想出让我们骑毛驴到安阳,再乘快车去北京的妙招儿。
这是我参加工作后办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难忘的一件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今天看起来有些滑稽的笑料,还是上世纪50年代岁月的印证,是第一代奔赴鹤壁的建设者不畏艰苦、奉献青春的缩影,同时真实地记录了我曾为汤鹤铁路(两地间的第一条铁路)的建设贡献过力量。
随着鹤壁矿区的建设发展,为适应鹤壁煤炭工业开发的需要,国务院于1957年3月决定设置鹤壁市,办公地点就在鹤壁矿务局筹备处所在的鹤壁集天主教堂内。随着鹤壁矿区规模不断扩大,几十年间鹤壁市委、市政府办公地由鹤壁集天主教堂到中山小花园,再到山城区红旗街,直到现在的淇滨区,城区规模越来越大。
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高铁穿城而过,极大地方便了鹤壁及周边百姓的出行,也使鹤壁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曾骑毛驴去出差的我,一心想着体验一下坐高铁的滋味。2013年4月,在二女儿的陪同下,从三亚到郑州新郑机场下飞机后,我特意赶到郑州东站,乘高铁回鹤壁。
高铁到站后,我惊喜地发现:上下车竟是无障碍通道!上车后还有惊喜!车上乘客都面向前进方向,避免了背向行驶的不适感;前排座椅的靠背上还有个板桌,既方便看书又方便吃东西。再就是运行稳、噪声小,很少有站不稳走不稳的感觉;最突出的是速度快,过黄河时,我贴近车窗想看看黄河水和弯曲的河道,谁知没待我坐好,嗖的一声列车就过了黄河……从郑州上车约半小时后,鹤壁东站就到了。从鹤壁到安阳,乘高铁仅需15分钟,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乘坐高铁的快捷,使我不禁忆及那骑着毛驴颠簸难行,从午后走到天黑的安阳之行。
六十年沧海变桑田,如今的鹤壁高速、高铁纵贯南北,城际公交四通八达,老百姓出行真是越来越方便了!(作者系鹤壁煤业技师学院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