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鹤壁:战略转折策源地,生态活力幸福城



  联合采访团在鹤壁飞鹤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参观采访
鹤壁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永强 摄



  联合采访团在鹤壁华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参观采访 
鹤壁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永强 摄


  (上接第一版)

  包括红色旅游 在内的鹤壁全域旅游正在掀开新篇

  “石林会议”旧址纪念馆中,朴素的桌椅板凳、悬挂的作战图,再现了当年会议的情形,仿佛带人们穿越到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将军柏下,遥想当年刘邓两位首长常在树下商讨、研究敌情的豪迈;李尚书府中发思古之幽情,感怀解放军战士跟百姓一家亲的鱼水情……足迹每到一处,采访团成员对党史、军史的认识就深刻一分。

我市特别是山城区高度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把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旧址作为红色记忆来打造,启动实施了保护提升工程,以“石林会议”旧址纪念馆为中心,对周边刘邓首长旧居、将军柏、烈士陵园、李尚书府等进行整体打造提升。

2017年2月14日至16日,由全国红办指导,鹤壁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暨创新发展红色旅游研讨会”在我市举行,这是全国红办第一次在河南省召开红色旅游会议。研讨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首次提出联合打造“西柏坡——大别山”这条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红色经典旅游线路,还首次发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暨创新发展红色旅游研讨会鹤壁宣言》。目前,“石林会议”旧址已累计接待市内外游客10多万人次,成为豫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下一步,我市还将创建红色石林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知名红色旅游品牌。

不止红色旅游发展喜人,作为《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商朝国都朝歌、周朝卫国都城朝歌、战国时赵国都城中牟所在地的鹤壁,历史文化游、休闲游的发展方兴未艾,全域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

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也让采访团记者着实惊艳了一把。在“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的淇河岸边,长治日报社采访部主任冯波诗性大发,赋诗赞美淇河“太行苍苍/淇水泱泱/千林灵秀/百鸟竞翔……”;在浚县“八丈佛爷七丈楼”的北魏浚县大佛前,濮阳日报社记者王振阳惊叹于大石佛1700年的历史;了解到云梦山上有“天下第一古军校”,走出过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名人志士,信阳日报社记者周涛感慨:“走进鹤壁就是走进一段历史,每一处都是一段传奇。”

市委、市政府围绕打造“河南省特色旅游亮点和培育全国知名休闲度假目的地”的目标,着力抓好旅游产业顶层设计,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狠抓重点项目谋划建设,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如今,淇河生态区、浚县古城、旅游综合体国际购物中心、朝歌文化园、旅游风情街等,一个个重点打造的旅游项目,展现着从自然风光到历史人文、时尚购物的各种姿态:

风光之美——淇河生态区,诠释了“中国诗河”的精髓。桃夭、淇奥、摽有梅、采薇、桑中等不仅是《诗经》中有代表性的诗歌,也是9座风格各异的岛屿名字。

人文之美——浚县古城素有“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的美誉。横跨卫河两岸的云溪桥,蜿蜒逶迤的古城墙,位于古城中心的文治阁等名胜古迹都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古韵之美——朝歌文化园采用商代“四阿重檐、茅茨土阶、泥墙木骨”的高台建筑形式,集中原文博会永久性会址、殷商博物馆、朝歌乐舞商文化表演展示区和休闲娱乐区于一体,给人带来别样感受。

时尚之美——鹤壁旅游综合体国际购物中心,将5万多种世界名品荟萃于一檐之下,带给消费者全新的时尚购物体验。

如今“春游鹤壁——淇河踏青·樱花节”“夏游鹤壁——灵山泼水节”“秋游鹤壁——云梦草原风情节”“冬游鹤壁——民俗文化节”四大章节36个节会已初具规模,打造了“月月有节会、周周有团队”的旅游旺势。

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并成立了鹤壁文化旅游集团。2014年6月,浚县大运河、黎阳仓成为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节点……把“山水”转变成“产业”,把“旅游”转化为“生产力”。

  加快品质“三城”建设,书写鹤壁大美篇章

  一路征程一路歌,鹤壁人激情满怀,踌躇满志,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书写了新的华章。

作为1957年以煤立市的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转型创新、提升求进”总基调,一心一意谋发展,锲而不舍谋转型,着力建设品质“三城”。

依托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我市大力实施了150万吨/年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年产60万吨甲醇等一系列项目,致力将煤炭转化为附加值高的产品,为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我市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做大做强“3+2”产业,“3”就是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两个千亿级和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这个超五百亿级产业,“2”就是镁精深加工和现代家居两个超百亿级产业。

2016年,我市五大主导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9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6.4%。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食品产业实现了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发展后劲十足。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镁精深加工、现代家居等新兴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正逐步成长为经济发展的支柱。

采访团记者走进我市的企业深入采访,当他们了解到仕佳光子研发的PLC型光分路器芯片占据全球50%的市场份额;“中国天眼”上,由海能达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反射面面板占到了三分之一;天海集团生产的汽车发动机高端线束90%出口国外……“震撼”“赞一个”之类的词语不时从记者们口中说出,这里不再是他们想象中的煤炭型资源城市,而是一个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生态建设让人瞩目的充满魅力的新型城市。

“鹤壁现在已经找到了适合自身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很多经验做法值得其他市学习。”济宁日报社记者孙逊多次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态是鹤壁最大的优势,鹤壁始终把生态文明作为城市第一定位。近年来,我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强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和国家文明城市“三城联创”,15公里长的淇河生态风貌带基本竣工,桃园公园、淇水诗苑、淇水乐园、淇奥(yù)翠境、淇水樱华等五大公园相继开放。

如今的鹤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优,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鹤壁这个生机勃勃的生态活力幸福城,正谱写着美好未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