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日报02版
          

村庄变景区青山成“金山”

 (上接第一版)“在山上修旅游路线,别说干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村委委员申东林说,为了找一条合适的路径,徐书记背着水和干粮,拄着手杖,大石岩的10多个山头,每个他都跑了不下10遍,最多一天爬了7次山,经过一次次考察,一遍遍论证,终于敲定了第一条旅游线路蜘蛛山的登山路线。

去年刚过完年,全村群众就挽起袖子开始施工,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扛着工具、背着锅带着米上山,晚上快10时才收工。260米600多级石阶,村民仅用40多天、30万元就将预期半年多、预算360万元的景区建成了。接着,2号线、3号线也相继完工。

他的一言一行都 感染着村民

 在修建旅游线路的同时,徐光将村里破败不堪的学校改造成旅游综合服务区,规划建设了停车场、大石岩土特产集贸市场,目前都已建成投用。

由于劳累过度,徐光不时发烧输液,但一听说有事,拔下针头就往山上跑,完全忘记了身体里还有4个支架。遇到资金短缺他还自掏腰包,共垫付了10万余元。

徐光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大石岩村的村民。村民杨义清毅然放下手头上的生意,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来,先后垫资10多万元。“徐书记图啥呢,还不都是为了俺大石岩村。修路、通公交车、打井,一天也不歇,我们再不好好干,咋能说得过去?!”

“没有徐书记,俺咋会有每天100元的收入,咋能脱贫呀?”今年55岁的贫困户徐中说,他家有老伴儿还有女儿,徐书记帮他申请了到户增收项目,每年1350元,金融扶贫每年分红800元,还介绍他到山上修路,干村里的工程增加收入。

“现在村民干工程挣钱,随后景区还需要几十名服务人员,都用咱村里的村民,进而增加村民收入。”徐光说,去年,他承诺年底给全村1186名村民发一块钱,后来一算账,比预期效益好,就给每名村民发了10块钱,“以后大石岩村会越来越富,分给村民的钱也会越来越多。”徐光对未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