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日报03版
          

“模范青年团”团长———丁思林

据新华社武汉11月19日电 记者 徐海波)不久前的深秋时节,记者走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湖北省红安县杏花乡隗店村丁家岗时,只见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村前的田地里,几位农民正在忙着挖红薯,不远处几台收割机正在稻田收割晚稻,村湾里还有几户人家正在翻新加盖小洋房。这个小山村,是抗日英烈、原八路军129师386旅新1团团长丁思林的家乡。

丁思林,1913年4月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丁家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5月参加红军。曾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后,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第93师第274团参谋长、第271团团长。1935年参加长征。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丁思林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1营营长。1938年9月,任386旅新1团团长。他以英勇的精神和紧张的工作,协同全团官兵,把一个新的部队,锻炼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富于我军优良传统的主力团。因表现出色,新1团被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赞誉为“模范青年团”,后又被八路军前方总部授予“朱德青年团”的光荣称号。

1939年7月5日,日军109师团107联队3000多人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6日,丁思林率新1团在云族镇同敌人激战两天。8日,日军纠集兵力再次发动进攻,为掩护部队撤退,他主动阻击日军进攻。激战中,丁思林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6岁。

为了表达对丁思林的哀思,时任八路军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新华日报》(华北版)上发表《悼丁思林同志》一文,赞扬他“不仅是一个英勇顽强、机动灵活的好的指挥员,而且从10年的斗争中,锻炼出了他的忠于民族,忠于劳动人民,忠于党的坚强的意志。同时他还富有青年的突击精神,勇于任事、不怕困难、奋勉前进的特质”,因此,他为上级同级所信赖,为下级所尊敬,他的牺牲,“是全师的重大损失”。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