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北斗系统有关负责人详解我国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收官双星发射
2018-11-20 00:49:50
□李国利 樊永强 邓孟
11月19日,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自此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为此,记者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以及相关系统有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运载火箭系统:金牌火箭高标准“十送北斗”
这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今年内第10次成功运送北斗,也是长征火箭的第291次飞行。
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指挥岑拯介绍,为适应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的要求,近几年他们共进行了403项技术改进,平均每枚火箭进行技术改进28项,发射均获得圆满成功,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斗专列”。
“今年平均约26天就要完成一次发射任务,未来3年预计执行发射任务40次左右。”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副总指挥刘建忠介绍说,面对高密度发射等挑战,长三甲火箭研制团队用“去任务化”逐步代替“定制化”,即单级火箭、单发火箭完成总装后,可以灵活调整其承担的发射任务,只要卫星和火箭接口保持一致,针对具体任务只要调整软件即可。
发射场系统:多措并举确保高密度发射万无一失
2000年10月31日,我国首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中心主任张学宇说:“从那时起至今的18年间,包括4颗试验卫星在内的47颗北斗导航卫星均从这里飞向太空,成功率达到100%。”
刚刚于11月19日凌晨实施的北斗双星发射任务,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的第35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自1984年执行首次发射任务以来,这个中心先后将130余颗国内外航天器送入太空。
2019年至2020年,我国将发射6颗北斗三号MEO卫星、3颗北斗三号IGSO卫星和2颗北斗三号GEO卫星。
测控系统:精测妙控牧北斗
“火箭顺利将卫星送上天,我们就会从发射场那里接过接力棒,因为如果没有精准的测控,刚刚升空的卫星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更别提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三亚测控站北斗项目组负责人郜宁说。
从2017年11月北斗三号首发双星开始,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牧星人”已经将19颗北斗组网卫星安全护送到预定轨位,为北斗导航卫星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效能、提供精准导航服务奠定了基础。
当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航天器长期管理部科技人员利用20天的时间,已为在轨运行的数十颗北斗导航卫星逐个“体检”,为每颗卫星建立健康检查明细表、检查卫星周期重点遥测参数、总结卫星以往异常特点、分析星上常驻故障影响,并形成健康检查分析报告。
(据新华社西昌11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