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日报02版
          

脑瘫患儿拖垮全家医疗扶贫助力康复———淇县桥盟街道赵沟村王巨彬家的脱贫故事

□本报记者 赵静

“以前,俺儿子站都站不起来,现在不仅站了起来,还学会了走路。”近日,淇县桥盟街道赵沟村贫困户王巨彬告诉记者,他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瘫,通过医疗扶贫、金融扶贫等举措,这个被拖垮的家庭逐渐好了起来。

 孩子生病,家底被掏空

 “发现孩子不对劲儿,是在他2岁左右,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走路了,他还不会。”王巨彬说。

 确诊儿子患先天性脑瘫那天,王巨彬和妻子谷慧霞觉得天都塌了。可王巨彬必须咬牙坚持:还有媳妇和孩子要依靠我呢,我不能倒下!”从那以后,王巨彬夫妇就踏上了为儿子寻医问诊的道路。

2014年,王巨彬带儿子去北京一家医院治疗,“手术、康复加起来花了7万多元,家底都被掏空了”。为了给儿子治病,王巨彬再没出去工作,一天三次康复训练,每次坚持2到3个小时,一天都不敢懈怠。

“早上一睁眼就是伺候儿子,从穿衣吃饭到把屎把尿,儿子年龄越来越大,一天下来,我累得够呛。”王巨彬说,为了能使儿子早日康复,他只能每天在家为儿子做康复训练。为了生计,谷慧霞不得不外出打工。“让俺媳妇出去挣钱,我真是于心不忍,可是没办法。”提起曾经的生活,这个汉子哽咽了。

治病掏空了家底,照顾孩子拴住了劳力,王巨彬家很快就陷入贫困。2016年,王巨彬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医疗扶贫助脑瘫患儿迎新生

 2016年6月,淇县一中扶贫工作队来到了赵沟村。“只要帮这孩子站起来,让他生活能自理,就能解放王巨彬这个劳动力,他家脱贫就不成问题。”扶贫工作队队长常玉斌说。

“工作队帮俺孩儿在淇县一家医院申请到一个免费康复的名额,俺带着孩子在医院免费做了1年的康复训练。”王巨彬说,“这次康复训练为俺孩儿以后站起来打下了基础,慢慢地,他终于能自己站起来了,还能往前走几步!”

儿子的变化让王巨彬看到了希望。除了免费康复训练,王巨彬家还享受了低保、残疾补贴、金融扶贫、大病救助医疗保险等一系列扶贫政策。“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用蹲便器……工作队都帮俺孩儿争取到了。”王巨彬说。

更让王巨彬高兴的是,2018年10月,扶贫工作队帮他联系到郑州一家专门医治脑瘫的医院,为他儿子做了手术。“联系郑州医院、开证明材料等,都是工作队帮忙操办的。”王巨彬满怀感激,这次手术很成功,他儿子的双脚经过矫正治疗,已经和正常人一样,这次手术总费用是3万多元,除去各种报销,他家自费不到3000元。

“现在俺孩儿能自己走路、还能上楼梯、穿衣吃饭。之前儿子写的字,根本看不清,经过康复治疗,他写的字越来越工整了,老师说他进步很大,他很开心。”

 “儿子逐渐康复,我这个劳动力解放了”

 “儿子身体逐渐康复,我这个劳动力就解放了。”王巨彬脸上洋溢着幸福。

与此同时,扶贫工作队的队员除了帮王巨彬接送孩子上下学,还想方设法帮王巨彬找工作。“经工作队介绍,前段时间我在村里干些喷绘的活儿,一天能挣100多元钱。”王巨彬说,“去年我还享受了雨露计划2000元的技能补贴,没咋花钱就拿到了驾照,等以后有机会了,还能找个开车的工作。”

“我现在在淇县一家服装厂上班,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儿子的身体越来越好了,巨彬也能打零工挣钱,家里日子越过越好,俺家争取今年年底摘帽脱贫。”谷慧霞说。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