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商造节日

新华社杭州8月13日电 (记者张遥 曹典)“有节必过,没节造节也要过”已经成为消费领域的一大趋势,借助商造的节日,各路商家赚到盆满钵盈。

二次演绎型:“双十一光棍节电商促销”。起初因为11月11日形似四根棍子”,让这一天成为网络单身青年追捧的“光棍节”。近年来,以淘宝、天猫为首的电商纷纷在这一天展开促销活动,屡次引爆网购热潮,仅是去年淘宝“双十一”当天,淘宝、天猫的销售额达到191亿元。

由此及彼型:“3·14白色情人节”、“8·3男人节”。过完西方情人节、三八妇女节,商家们又开始挖掘关联日期的消费潜力。比较常见的说法是,“2·14”是男方给女方送礼物,到了“3·14”则轮到女方回赠。至于“男人节”,则是日期上与妇女节相呼应。

望文生义型:“5·20情人节”、12·12要爱要爱节”。这是两个由谐音引申出的节日,被赋予了“要大声说爱”的意义,礼物显然是表达爱意的直接方式。在这两天,不少商场、电商会推出大规模的打折活动,为扩大促销范围,商家更将“说爱”的对象由情人扩展至父母亲朋,借机销售各种奢侈品、珠宝首饰、保健品等送礼佳品。

推波助澜型:“父亲节”、“母亲节”、“2·14情人节”。这是3个最初由西方引进,却在国内的炒作中越来越火的节日。在其来源中,它们分别对应着一段与父亲、母亲和情人相关的感人故事,人们在节日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致以爱意。而在商家眼中,它们更多代表着向三种特定人群送礼的良机,为此,他们会量身订制地提高康乃馨、玫瑰的售价,促销养生保健品,也会借机推出酒店、餐馆等“情侣专属”的优惠活动。

花开遍地型:“桃花节”、“杏花节”、“油菜花节”等等。桃花、杏花、油菜花;樱花、梨花、牡丹花……花开在哪里,节便跟到哪里。这类节日大多是当地政府、商家为拉动旅游而造,除了门票收入外,相关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收费同样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