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心存敬畏,方能有为
市社科联副主席 王殿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可谓殷殷忠告!联想到贪官们在狱中写下的忏悔书,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忽视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其实这些人世界观的底色应该是不错的,真正缺乏的是敬畏之心。

一、敬畏,不是谨小慎微,畏畏缩缩,应是如履薄冰的重责谨慎,一种发自内心、对人和事的尊重敬畏之情,是一种自重自警状态下的自觉把握。

  我们敬畏手中的权力,因为这权力是人民给的。手握这份权力,同时也就意味着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要做到掌好权用好权,除了制度上的框范之外,还需要掌权者“心中的道德律”。

二、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党纪国法,敬畏手中权力,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与心存敬畏相对应的是心存侥幸,而侥幸心理是多数腐败分子走向深渊的引渡桥。

三、敬畏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份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庄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对天的敬畏。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示后人:“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做一名党员干部,切不可轻易妄抛古人告诫。神明安在无须问,我自内心应高洁。

心存敬畏作为一种良好的人性修养,需要长期的文化浸染,需要形成足够的文化氛围,更需要每个人的文化自觉。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今天,手握各种权力的领导干部不仅需要各种业务上、能力上、知识上的积累,更需要人生修养方面的砥砺锤炼。所谓的“硬功夫”,首先是党性修养方面。只有敬畏手中的权力,才有可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