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 日报06版
          

揭秘被盗的清东陵景陵妃园寝
48名后宫佳丽魂归此处


清东陵景陵妃园寝



  敦郡王画像,这次被盗的就是其母亲温僖贵妃的墓。


  发生在去年10月的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事件被人们知晓,竟然是被盗几个月后因某位作者推销其上市的新书而将此事曝光。在现在文物市场火热的情况下,仍然埋有大量珍贵文物的东陵其他陵寝未来的保护又将如何进行?被盗文物今后是重归葬地宫,还是借此向世人展示,抑或是从此入库保存?这些都很值得探讨和反思。令人欣慰的是,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的12件文物已全部追回。

景陵的建筑风格及丧葬形式有创新

为后世所效仿

位于河北遵化市境内的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景陵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陵寝,位于清孝陵东侧一公里处。该陵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十日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工。

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以一条宽9.70米的神路贯穿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该神路南与孝陵神路衔接,北端直达宝城,弯环如龙。

景陵是清五朝在东陵界内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筑规模稍逊于孝陵,总体上是以孝陵为蓝本,但局部又有所改创,将砖石结构的龙凤门改为木、石结构,雕刻精巧、色彩鲜明的冲天牌楼门等。

  景陵在葬制上也有重大变革,开创了先葬皇后、附葬皇贵妃的制度。景陵的建筑风格及丧葬形式大多为后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清朝皇陵中的圣德神功碑亭是由嗣皇帝兴建的,用以彰扬先皇一生的功业,景陵圣德神功碑亭建于雍正三年至雍正五年(1725年~1727年)。按照雍正皇帝的意愿,亭内竖立了两块石碑,分别镌刻满文、汉字,用以记述康熙大帝60多年的赫赫功德。碑文由雍正皇帝亲自撰写,长达4300多字,是后世研究康熙朝历史的珍贵史料。

景陵石像生的布置也有别于清代所有帝陵。自五孔桥至牌楼门段的神路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呈弯环的曲线,当时的建筑兴建者可能就根据神路地势的走向而因地制宜随曲就弯进行营造,呈现出步移景换的效果。

康熙皇帝庞大的

诸妃园寝埋葬着

48名后宫佳丽

景陵妃园寝是康熙皇帝诸妃的园寝,位于景陵迤东里许,始建于康熙二十年,初称慧妃寝(因为慧妃首个葬入)、妃衙门,雍正五年尊为妃园寝。乾隆元年园寝飨殿前增设抱厦,大门外两厢各增两间。《昌瑞山万年统志》记:前为园寝门三,前为飨殿五间,燎炉一。前为大门三间,缭以周垣,左右两厢各五间(原为三间),东西班房各三间,前为石桥一。

景陵妃园寝是清代内葬人数最多的,内葬49人,其中包括贵妃1位、妃11位、嫔8位、贵人10位、常在9位、答应9位、皇子1位。在景陵妃园寝中,以上49人的墓寝分为七层,按左东右西顺序排列。

被盗的温僖贵妃陵寝

是葬在景陵妃园寝内唯一的贵妃

在2015年10月被盗的温僖贵妃宝顶,位于第四排中间靠右位置。

  这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家世显赫。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册为贵妃,当时的佟贵妃则被晋封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十子胤礻我;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女,可惜小公主早殇,还未满一岁。卒于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十一月初三日,谥曰温僖贵妃;三十四年九月初八日葬入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而她如此显赫的身份,也未能拼过有个好儿子的章佳氏,她的儿子胤礻我站错队伍,成为八爷党,最终也没能随先帝从葬景陵,落得此寂寞归处。

景陵妃园寝轶事

  康熙帝玄烨开启了康乾盛世,是一代明君,他也育有众多子女,共计55人,素有“多子翁”之称。子女众多,后宫自然庞大,有名姓记载的就有50多人,其他无机会侍寝的妃子们是不能随皇帝入陵的,这人数就无法统计了。

四对姐妹同侍康熙一帝

康熙帝55位妻妾中,竟有四对姐妹,而四对姐妹共侍一人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见。孝诚皇后是康熙帝的元配,后来她的妹妹也被选入了皇宫,妹妹不如姐姐风光,死后第7天才获了平妃的封号,入葬妃园寝。

孝诚皇后死后三年,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被册立为皇后,即后来的孝昭皇后。后来,她的妹妹也被召进宫中,被封为“贵妃”,深受康熙帝的宠爱,死后破格赠谥为温僖贵妃,她是园寝内唯一的贵妃。

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皇后有两个侄女,冰清、玉洁,从辈分上讲,这对姐妹应该是康熙的表妹,康熙帝把她们都接入皇宫,纳入了后妃队伍。姐姐当了一天皇后就死了,妹妹晋封为皇贵妃,葬于双妃寝。

除以上三对姐妹外,还有宜妃及其胞妹。宜妃生皇五子允祺和皇九子允以及皇十一子允禌,深得康熙帝的宠爱。康熙帝又将其妹纳入宫中,封为贵人,康熙帝死后,雍正皇帝升其为嫔,生号、卒年、葬期有待考证。

神秘的双妃寝

(清代等级最高的一座贵妃寝)

妃园寝埋葬如此众多的妃子,也仅仅是康熙帝后宫的一部分而已。其中有些妃子没有入葬妃园寝,如康熙十六年第一批册封的安嫔李氏和敬嫔王佳氏,至于她们葬在哪里,至今还是个谜。另外,还有两位妃子单独建有双妃寝,这又是为何呢?

康熙帝后宫有名姓者共计55人,其中有5人与康熙帝从葬,48人葬于妃园寝。另外两人——悫惠和惇怡两位皇贵妃为何没有葬于妃园寝,而是单独建有园寝呢?这与乾隆帝有关。

乾隆帝自小深受康熙帝喜爱,民间有“因孙选帝”之说。康熙晚年地位竞争激烈,有御史推荐乾隆帝父亲胤为储君,康熙帝问为何?御史答曰:“好圣孙。”康熙帝大喜,遂选胤为储君。无论此事真假,乾隆帝受康熙帝宠爱是真。因此在康熙六十年,乾隆帝弘历被特招养育宫中。

由于雍正帝的潜邸在雍和宫,花园在圆明园,所以宫中并没人单独照顾弘历。弘历进宫后,深受悫惠和惇怡两位皇贵妃的喜爱,由她们负责抚育,乾隆帝曾下旨说“两太妃仰体皇祖圣心,恩勤备极周至,朕心感念不忘”。为此,乾隆帝特为两位皇贵妃开辟陵寝,这座妃园寝是清代等级最高的一座贵妃寝,打破了诸多规制。

妃园寝建设了两座方楼和明楼,这在清代妃园寝中是独一份;双妃寝建有配殿,而且是五间,以前的妃园寝中未曾出现过如此高的规制,配殿间数甚至超越后来的道光帝慕陵,规格之高可见一斑。双妃寝的修建体现了乾隆帝对两位老祖母的感恩之情,以及孝文化在清代的盛行。(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