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已有“吃货”一词 民间普遍运用
2016-01-22 01:35:03
吃货,指爱吃的人,多指喜欢吃各类美食的人,并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追求,有品位的美食爱好者、美食客、美食家。吃货,如今已成为都市人群的日常用语,直截了当地表达着人们对美食生活的向往。
其实,早在1930年,“吃货”一词就在民间普遍运用,口头语与书面语应当都曾出现,并不少见。早在1933年2月20日的北平《世界日报》上,就刊载过一篇署名为“吃货”的《废历新年》的文章。所谓“废历”,即指旧历、农历。原来,北伐胜利以后,国民政府颁布政令,通令全国自1930年1月1日起,商民一律不许沿用旧历、过旧历年,而必须遵行公历、过公历年。而普通老百姓们对此并不买账,部分政府官员对此也不认同,仍旧按传统春节习俗,庆祝农历新年。这位“吃货”同志,身处河北南部的隆平县,看着当地热热闹闹的过年景象,感慨颇多、不吐不快,就给报社寄去了这篇文章。
其实,这位“吃货”应当是位爱国青年,他笔下的1933年春节,充满着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流露着对国民素质的失望。(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