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
2017-01-09 23:36:46
□马宝印
鹤壁市第十八中学是一所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初级中学,有18个教学班,900多名学生。在校就读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行为规范、学习基础整体比较薄弱,留守儿童较多。学校不能选择就读的学生,但是每一名学生我们都不会放弃。教师要教学生3年,可需要为学生想30年,我们要使学生在入校后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有梦想、有责任、有修养、有情怀的人。
没有变革,学校教育就没有突围的可能。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为梦想而战的热忱,十八中人不断学习、比照、反思、总结,撷取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精华,结合学校实际,拟进行生本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大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十八中在深化课程改革的的路上不断前进。
一、选题意义
及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
本课题以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为依据,着眼为未来培养具有主动性、自主性、创造能力的人才。通过研究和探索,总结出适合本校生本教育理念的可实践、操作的课堂教学形态,从而让教师能把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践意义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认识“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课程观等,对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习的本质、教学的功能以及课程的实施原则等有一个全新认识。
2.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证明那些适合学科特点、具有极强操作性的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二、研究目标
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2.通过对生本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研究方法
我们将以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验证。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探索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实现高效课堂。
1.案例研究法:对课堂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经验教训,尽量使研究少走弯路。
2.调查研究法:利用问卷、了解、交谈、现场观察等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对开展生本教育的态度,对研究前、中、后期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现状进行对比,为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生本课堂教学形态教师有效行为的研究,不断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促进教师高效教学。
4.文献研究法:阅读、研究、分析关于国内外生本教育的理论与策略,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指导课题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三、生本课堂教学形态的构建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生本教育理念,本课题研究与实践的突破点是:实现一校一模向一科多模、一模多法的转变。观察生本课堂教学运作态势,研究教师、学生课堂行为,探索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形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以物理学科的“导、学、点、练、测”五环节教学模式为例加以阐述。
1.“导”即精心导课、引入目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或教学情景,引出课题和学习目标。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可根据教学的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改变。如开门见山法、温故知新法、设置悬念法、音乐歌曲法、引用名言法、渲染法、背景介绍法、检查预习法、新闻导入法等。导学时限不要超过3分钟。
2.“学”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根据各节课知识内容,在老师自学提纲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疑点、难点,学生可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来解决存在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个性问题由学生探讨交流解决,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难易程度由老师解决(点拨环节)。该部分原则上每节课不少于25分钟。
3.“点”即精讲点拨、提高升华。老师精讲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疑点、难点,点拨易错点,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对学生做题不规范的地方进行规范。该部分约占5至10分钟左右。
4.“练”即精练巩固、拓展提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准备课堂练习及作业,要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要分层次、有梯度。达到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不给学生增加作业负担这一目标。该部分应在学生自主学习或课后,课中占10至15分钟,课后不超过25分钟。
5.“测”即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对作业实施分层布置,体现学力差异。对基础知识要做到堂堂清,其测试题要能覆盖本节内容考点。测试分当堂测试和延伸拓展测试。当堂测试是利用课堂最后5分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反馈,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知识,从而达到深化知识。延伸拓展测试则是利于课堂或课外的时间进行,目的是做到学生的分层发展。测试属于巩固练习环节,与练习环节结合处理,要相互配合、互为补充。需注意的是拓展延伸测试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知识保底不封顶的效果。
四、成效体会
课堂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供应式”学习向“选择超市式”学习转变;一言堂变成百家争鸣,精英式学习变为全员式参与;教师的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由“讲”到“动”;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
教师观念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而不断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显著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和权威,由表演变化为导演,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一个引导者、辅助者、组织者、调控者。教师可把更多精力放在集体备课、学案设计、课堂机智应变上。教师张继华在他的教学反思中这样写道:“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摸索,我发现了许多自己从未发现的教学创新闪光点,渐渐的感受到这种变革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发生初步变化。学生从接受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增强;由不预习到会预习;由不开口、不会讲、不敢讲到能开口、敢于讲、能讲清,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十八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刚起步,仍处在初级阶段。教学改革之路艰难曲折,任重道远;探索的过程也有辛酸苦辣。但是,教学改革贵在坚持,只有坚持再坚持,才可能走向成功。我们坚信,在省、市教育部门,教研部门领导指导下,在各兄弟学校的支持帮助下,十八中定会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提升上下真功夫,在完善中下细功夫,在发展中下实功夫,丰富生本课堂教学形态,打造出十八中的教学特色,让它在鹤城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鹤壁市第十八中学)